作者:美赫巴巴发布于 2023年5月28日

爱遍及宇宙

生命同爱不可分割。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爱。就连最初级的意识也总是在试图冲破自身局限,以便体验同其他形体的某种统一性。虽然不同的形体之间彼此分离,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同一个生命整体的不同形式。即使在幻相世界,对这个隐蔽内在现实的潜在感觉,也间接地表现为一个形体对另一个形体的吸引。

自然界的爱

一切日月星辰所服从的万有引力定律本身,即是对遍及宇宙每个角落的爱的隐约反映。甚至反感的力量实际上也是爱的表现,因为一些事物彼此排斥是因为受到另一些事物更强大的吸引。反感乃是正面吸引的一个负面后果。普遍存在于物质构造中的凝聚力与亲和力都是爱的积极表现。在这个层面的一个突出例子是磁石对铁的吸引。所有这些形式的爱都属于最低级的类型,因为它们必定受到自身的初级意识的制约。

动物界的爱

在动物界,爱更明显,表现为对周围不同对象的有意识冲动。这种爱是本能的,所采取的形式是通过占有适当的对象来满足不同的欲望。当老虎企图吃掉小鹿时,从某种真正的意义上说是爱上了小鹿。性吸引是在这个层面上的爱的另一种形式。在这个阶段,爱的所有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试图通过爱的对象来满足某个身体冲动或者欲望。

人爱必须适应理性

人爱远高于所有这些低级形式的爱,是因为人类具有充分进化的意识。人爱虽然承继了低等的亚人类形式的爱,但在某种程度上又不同于这些形式,因为从此以后它必须同一个新的因素亦即理性并行运作。人爱有时候表现为一种与理性脱离的力量,与之平行。有时候则表现为一种与理性混淆的力量,与之冲突。最后人爱表现为一个和谐整体的组成部分:在此,爱与理性达到了平衡并且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爱与理性的三种结合

因此人爱与理性可以达成三种类型的组合。在第一种类型中,思想领域和爱的领域尽量分开,也就是说,爱的领域几乎不为理性的运作所及,很少或者根本不允许爱触及思想对象。当然,这两个精神方面是绝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当爱和理性交替作用(交替占上风)时,结果是一种未被理性照亮的爱或者未被爱启活的理性。在第二种类型中,爱与理性同时运作,但却不是和谐的。这种冲突虽然制造混乱,却是向更高状态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阶段。这个更高状态即第三种类型的爱:爱与理性在此获得真正的综合,结果是爱和理性都发生彻底转化,以至催生出一个新的意识层面:这同一般的人类意识相比,最好是被称作“超意识”。

爱的不同种类

人爱出现在充满欲望的自我意识母体中。在很多方面,爱都带有这些因素的色彩。就像我们通过万花筒里面较为简单因素的组合就可获得千变万化的图案那样,由于精神因素的新奇组合,我们也会发现几乎无限种类的爱。就像不同的花卉里有无数不同的色彩那样,人爱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微妙差别。

爱的低级形式

人爱被许多制约因素所包围,比如痴、淫、贪、嗔、妒。即便这些阻挠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要么是爱的低级形式,要么是这些低级形式必然产生的副作用。可把痴、淫、贪视作爱的变态与低级形式。痴使人迷恋感官对象;淫使他产生与之相关的感官欲望;贪使他渴望将之据为己有。在这三种较低级的爱中,贪倾向于从原始对象发展到获取对象的手段。人们对金钱、权力或名声产生贪婪,这些又会成为他们用来占有不同贪欲对象的工具。当这些较低级的爱受到阻挠或阻挠威胁时,嗔和妒就会产生。

这些较低级的爱阻碍了纯爱的释放。从这些束缚和扭曲形式中解放出来之前,爱的溪流永远不会变得清澈稳定。低是高的敌人。意识倘若陷入低节奏,就无法挣脱自造的惯性,难以前进。就这样爱的低级形式继续干扰高级形式的发展。必须放弃它们才能让爱的高级形式自由无碍地出现。

爱与痴

通过不断地行使辨别力,就能帮助高级爱冲出低级爱的外壳。因此,必须把爱与痴、淫、贪、嗔等障碍因素认真地区别开来。人在痴迷中,成为其所迷恋对象的假想魅力的被动牺牲品。但在爱中却能积极地欣赏他所爱对象的内在价值。

爱与淫

爱也有别于淫。淫欲中有对感官对象的依赖和随之而来的灵性从属。爱则把灵魂置入同形体背后之存在的直接协调关系中。因此淫被体验为沉重,爱被体验为轻松。淫使人生狭窄,爱让生命扩展。爱过一个灵魂就如同将其生命添加到你自己身上。你的生命可以说是增了倍,你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中心。你若爱整个世界,就会通过他人的感受而间接地生活在全世界。淫中则有一种生命的衰败和对被视为“另一个”的形体的无望依赖感。因此,淫强化分别性和痛苦,爱带来一体感和喜悦。淫是消耗,爱是恢复。淫寻求满足,爱体验满足。淫中有兴奋,爱中是平静。

爱与贪

爱也同样有别于贪。贪是以所有粗浊和微妙形式的占有:企图占有浊事物和人,又企图占有声名权力之类的抽象无形事物。爱中不存在让他人隶属于你个人生命的问题;只有自由和创造性的倾注,把生气与活力注入被爱者的精神生命,却不为自己希冀什么。似乎自相矛盾的是,贪试图占有他人,实际上结果却相反: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支配之下;爱旨在把自己献给对方,实际上却引向灵性结合:把被爱者纳入爱者的生命里。在贪中,自我企图占有对象,反而被对象占有。在爱中,自我无保留地把自己献给对方,却因此将被爱者纳入自身的存在之中。

纯爱由恩典唤醒

痴、淫、贪构成一种灵性疾病,这种疾病又常常因恶性的嗔妒症兆而更为致命。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纯爱乃是灵性完美的绽放。由于人爱受到上述制约条件的极大限制,这使内在的纯爱不可能自发出现。因此,当这种纯爱在求道者心中产生时,那总是一种馈赠。作为对大师恩典降临的回应,纯爱产生于求道者心中。(作为大师礼物的)纯爱一旦被接受就牢牢扎根于求道者的意识;就好比种子播在肥沃的土壤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出幼苗并逐渐长成大树。

对恩典的灵性准备

然而,大师恩典的降临要取决于求道者的初步灵性准备。除非求道者在精神构造中培养了一些神圣品质。否则对恩典的灵性准备就永远不会充分。当一个人避免背后中伤并多想人的优点,少想缺点时;当他能够实践无上宽容,甚至不惜牺牲自身利益而希望别人好时;他便对接受大师的恩典做好了准备。阻挠这种灵性准备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担忧。当求道者经过极大努力,克服了这一障碍,便为培养神圣品质铺平了道路,这些品质构成弟子的灵性准备。弟子一旦准备好,大师恩典就来到,因为作为神爱海洋的大师总是在寻找那些其恩典将在他们身上结果的灵魂。

纯爱极为罕见

这种被大师恩典唤醒的爱是一种难得的特权。甘愿为子女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的母亲,随时愿为国家捐躯的烈士确实都非常高尚。但即使他们也未必品尝过这种来自于大师恩典的纯爱。就连那些蓄着长须,在洞穴和深山终日打坐,融入甚深三昧(入定)的大瑜伽士也未必拥有这种宝贵的爱。

纯爱乃最佳修炼

由大师恩典唤醒的纯爱,比求道者可利用的其他任何激励都更有价值。这种爱不仅结合了一切修炼的优点,而且能最有效地引领求道者抵达目标。这种爱诞生后,求道者只有一个愿望:同神圣至爱合一。意识从其他所有欲望中的这种撤退,引向无限的纯洁性;因此,没有什么比这种爱更能彻底净化求道者了。求道者随时愿把所有一切献给神圣至爱,对他来说没有无法做到的牺牲。他的思想彻底背离自我,完全集中在神圣至爱身上。通过这种越来越强烈的爱,求道者最终得以冲破自我枷锁,同至爱合一。这就是爱的“完婚”。获得这种结果时,爱也成为神圣。

神爱高于人爱

神爱与人爱有着质的不同。人爱是爱一中的多;神爱是爱多中的一。人爱导致无数的混乱纠葛;神爱引向一体自由。在神爱中,个人和非个人方面同等平衡;在人爱中,这两个方面交替上升。在人爱中,当个人因素占主导时,就会完全忽视其他形体的内在价值。当非个人的爱占主导时,比如出于某种责任感,又往往使人变得冷漠、呆板和机械。责任感对个体行为构成外在的限制;但在神爱中却只有无限的自由和自发性。人爱在个人和非个人方面皆受限;融合了个人和非个人因素的神爱却有无限的生命与表现。

在神爱中合一

即便最高类型的人爱都受制于个人天性的局限,这种天性一直坚持到第七层面。神爱出现在个体心消失之后,摆脱了个人天性的束缚。在人爱中,爱者与被爱者二元坚持存在;在神爱中,爱者与至爱成为一体。在这个阶段,求道者脱离二元领域,与神合一:因为神爱即神。当爱者同至爱合一时,是结束也是开始。

宇宙为爱而生

整个宇宙皆为爱而生,也为爱而继续存在。神之所以降入幻相领域,是因为至爱与爱者的貌似二元能够最终帮助神有意识地享受自身的神性。爱的发展受二元张力所制约和维系。为了进行爱的游戏,神必须经受表面上被分成众多的灵魂。这些灵魂皆是神自身的不同形式,在与他们的关系中,神同时扮演神圣爱者角色和神圣至爱角色。作为至爱,神是他们所重视的真正而终极对象。作为神圣爱者,神是他们真正而终极的救赎者,并且吸引他们回到他自身。因此,虽然整个二元世界仅仅是幻相,但这个幻相的产生却是为着一个重要的目的。

爱的驱动力

爱是神的一体性在二元世界的反映并构成了创世的全部意义。倘若将爱排除在生命之外,世界上所有的灵魂都会完全相互异化;在这种无爱的世界里,唯一可能的关系和联系只会是肤浅和机械的。正是因为爱,个体灵魂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才具有意义。也正是爱把意义和价值赋予二元世界中的所有事件。然而,爱在给二元世界赋予意义的同时,又构成对二元性的永久挑战。随着爱积聚力量,创造性的躁动不安也被生发出来,成为灵性的主要驱动力,最终成功地恢复意识的原始一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