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有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
那个海洋是如此无边无际,
以至于其无边无际都没有边际。
那个海洋是如此无穷无限
以至于其无穷无限都没有尽头。
那个无穷无际的海洋
永永远远地平静安宁。
那个海洋就是知识海洋。
这种神圣无限知识的存在基础
乃是知识本身,智能本身。
这种无限知识完全自然自有。
这种无限知识沉浸于无限无知。
无限无知的存在基于无限知识,
因为无限知识的存在
不是基于无限无知。
在海洋本来状态,
无限知识完全而绝对地宁静。
但在那个海洋里一切对立皆一;
在那个神圣海洋里,
无限知识永远是无限无知,
无限无知永远是无限知识。
就是说,意识与无意识一体。
知识是大有,无知是大无;
因此在海洋本来状态——
神的超越超越状态,
大有是大无,大无是大有。
在无始之始之前,在意识产生之前,
无限知识什么都不知道,
无限无知也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无知因无知(无意识)
而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是——无知因没有什么可知道
而什么都不知道,
因而什么都不是。大无!
所以说知识什么都不知道,
无知却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是;
结果,但也只是在表面上,
无知知道,知识无知。
看起来是那样;然而无知却在知识中;
知识不在无知中。
当心血来潮(Lahar)产生时,
宁静的海洋中出现大骚动;
知识与无知之间,
大有与大无之间,发生无限冲突。
这种冲突引起无限爆炸——这被称作“本初”。
这种爆炸的结果降临于无知,
因为知识永远都不会受影响。
(知识知道;祂是大有。)
无限无知又迸裂为无数个有限无知,
因为它不知道。它什么都不是。
无知包含于知识;
知识不包含于无知。
无知来自于知识;
知识不来自于无知。
这种知识不是一般知识,
而是神圣知识(Dnyan)——灵知(Gnosis),
因存在于心之外而超越心。
祂是无限智能(Apar Vidya)。
这种神圣知识有可能获得,
但却不是通过静心、专注、
入定、斋戒、苦行或祈祷途径;
这种智能只有通过至师、库特博(Qutub)、
赛古鲁(Sadguru)恩典才能获得 。
无与有
本初,全知全智之神
不知道自己知道一切。
从祂对自身知识的无知中产生宇宙,
就如从无意识中出现造物界——
因为无知不过是无意识而已。
然后这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无知
开始宣称它什么都知道。
无知表现其无限无知。
它说:“我吃,”“我走,”“我说,”“我看,”“我想,”
“我明白,”“我知道,”等等,了无止境。
无限知识只有通过无限无知
才能知道自己;
因此知识把无知用作认识自己的媒介。
原本无知的知识
要依靠无知来知道自己是知识。
一旦知道自己是知识,祂就自有自存。
因此知识的存在本身乃依赖于无知。
通过证悟无知完全是无知(无意识),
意识知道自己是知识,
知识知道自己是自有。
终极上知识的意义依赖于无知,
正如意识依赖无意识才成为有意识,
成为无限与大有。
大有基于大无,
大有因大无而存在。
然而大无却源自于大有,
人心最终得出结论:大无即大有,
因为当大无(涅槃——无限真空)被证悟时,
大有(涅未卡帕——无限圆满)也被证悟。
终极结论一定是:小有即小无,大无即大有。
这种大无是涅槃(Nirvan),
这种大有是涅未卡帕(Nirvilkalpa),
因为在涅槃中,小有成为小无,
在涅未卡帕中,大无成为大有。
涅槃与涅未卡帕
有形体的灵魂(吉瓦阿特玛)在失去人类状态
并获得涅未卡帕之神圣状态之前,
必须经历涅槃之无限真空状态。
这种真空是神圣、无限的。
涅槃是有形体灵魂充分意识到真无的
无限真空状态。
涅槃或称法那(Fana)立刻且必然由
涅未卡帕或称法那费拉(Fana Fillah)所跟随;
灵魂在涅未卡帕完全有意识,无限地意识到真有。
涅槃与涅未卡帕不可改变地联系在一起,
其中任何一个神圣状态都可以说是
个体灵魂的神圣目标,因为都是无限的。
假无等于假有(造物界)。
真无不等于假无,也不等于假有,
因为涅槃的无限性超越二者。
真有等于无限上帝,
因为涅未卡帕的无限性引向超越。
假无引向假有,
真无引向真有,
终极结论——“我是梵。”(Ahm Brahmasmi)
假无与假有联系(二者冲突);
真无与真有联系, 二者合一,
神圣状态必须是“一”——涅槃-涅未卡帕。
最终假无止于假有,
真无止于真有——
大无成为大有, 大有成为无限。
二元中,假无即假有,
因而有制造无穷幻相的无限冲突。
一体中,真无与真有合一,
因而有无限和平与真实知识。
达到神圣目标时,
也就是知道并体验涅槃-涅未卡帕
即大我——“我无限”(Ahm Apar) 时,
所有这一切,大无与大有,皆被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