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类型与意识类型
从无限智能的思想(意识、运动、振动)中,产生虚空(Akash)与能量(Pran)。(无限智能体验幻象时,可以说在思想其不思想,知道其不知道。不思想=不知道=幻象。)
从无限智能的思想中,微幻象以无限精与浊形式产生;也就是说,从思想中,(在无限智能不思想时处于原始最有限无形微状态的)幻象被显现为精与浊形体。
能量与虚空构成精与浊幻象,通过思想、意识、运动、振动被显现。作为无限智能的思想,思想是无限的。换言之,思想是普遍存在的念力,亦即无限智能的无限心。心思想幻象(创造宇宙)=大心,思想幻象(体验宇宙)=妄心;思想自身(体验自身)=真心。
从大知中,知识出现;从知识中,无知(宇宙)出现。无限知识知道自己无知,意味着无限知识承认其无知(也就是体验宇宙)。无知=宇宙=幻象=黑暗。
无限知识的知道包括(a)创造无知(宇宙);(b)体验(知道)无知(宇宙)。无限知识承认(认识、体验)的无知(宇宙),乃是虚妄想象、幻境、错觉(bhram)。无限知识怎能会是无知?无限知识怎能知道(体验)无知?因为宇宙只是幻象、错觉的产物,因为摩耶使该假象、幻象、无知貌似真实、思想、大知。
因此无知是无限智能的无限创造之思想所产生的幻象;无限智能通过无限体验之思想(妄想),思想(体验)其所产生的精与浊幻象。幻象(无知)由能量与虚空构成,在思想(创造)时被显现为精与浊,在不思想(创造)时处于最有限与未显现微状态。
无限思想永恒存在于无限智能;(在最有限无形微状态的)幻象永恒存在于无限思想,在思想(意识、运动、振动)开始时,幻象被显现为无限精与浊形体。换言之,微状态的能量与虚空(微宇宙)永恒存在于无限智能的无限思想;在思想开始时,能量与虚空被显现;通过能量作用于虚空,精与浊宇宙(精与浊无限幻象,也就是最有限微幻象的无限精与浊显现)得以产生。
能量是微幻象的精显现,虚空是浊显现。能量=通过思想所产生的力量,在思想不作用时处于微形态。虚空=无空之空。
微幻象(微宇宙)无非是能量与虚空在最有限微原子状态合一。当思想作用时,这种微一体分为无限的精与浊形体。振动(意识、思想)使微能量与虚空(微幻象)以无限精与浊形式从无限智能中出现。虽然无限智能永远含有无限思想(能够思想)和幻象,但是(永存于无限智能的)思想在不作用(未开始,未醒来)时,则不思想(产生)幻象;当思想开始时,幻象被显现为无限形体。
无限智能通过思想,制造能量;能量作用于虚空,创造整个精与浊宇宙。没有思想、没有振动时,能量与虚空(微幻象)处于合一微状态。能量作用于虚空,产生宇宙。微幻象由微状态的能量与虚空构成。当思想开始时,微幻象(微能量与虚空)被分开(显现);之后,现已分开的能量作用于虚空,形成精与浊宇宙(幻象)——精与能量有关,浊与虚空有关。因此,精与浊宇宙(幻象)是(能量与虚空)微幻象的产物;也就是微幻象的形体(身体)。
总之,没有思想时,能量与虚空结合=微幻象。有思想时,能量与虚空分开,能量作用于虚空,产生精与浊宇宙。因此,精与浊宇宙是最有限无形能量与虚空的产物。能量与虚空合一即无限智能的微幻象。
因此这整个宇宙只是无限智能思想的幻象。原本无形微状态的能量与虚空,存在于最有限的原子点状态。换言之,原本合一的微能量与虚空,仅仅作为最有限的原子点,存在于无限智能;从这个原子点,无限智能通过思想,产生无限精与浊宇宙。思想的无限智能,作为无限心,将(作为微幻象存在)的能量与虚空分开;能量作用于虚空,产生精与浊宇宙。换言之,宇宙的最有限无形微能量与虚空状态,永恒地存在于无限智能;无限心将微宇宙显现为精与浊形体。
就这样,有思想时(思想开始、工作和作用时),有精与浊宇宙;没有意识(思想、运动、振动)时,没有精与浊宇宙。无限智能的思想,通过最有限点(原子),把最有限的微幻象生产(创造)为精与浊形体。无限智能把无限精与浊形体赋予本来最有限的无形幻象。无形是有形的反面,无限是最有限的反面;通过最有限点(原子),无限思想(无限心)把无限精与浊形体赋予无形幻象。
总之,精与浊宇宙从中产生的原子(点),就是投射到无限思想(无限智能的思想、无限心)层面的无限智能的原子。也就是说,无限我(Ahuramazda、Maheshwar、Brahma)通过无限智能的原子,创造了精与浊宇宙。无限智能开始思想时,最有限、无形体、无束缚、不受限微幻象本身成为无限智能的局限(bandhan)。思想带来局限;局限对不受限来说一定本来是最有限的。
不受限的反面是最受限
无限的反面是最有限
光明的反面是全黑暗
局限(束缚)就这样通过最有限点产生。最有限无形幻象被思想赋予形体时,成为不受限智能的局限;换言之,精与浊宇宙是(思想的)不受限无限智能的局限。局限是不受限的反面,因而(相对于无限来说)是最有限的。最有限的微宇宙通过最有限点(原子)被显现为无限的精与浊形体时,成为无限智能的局限。精与浊宇宙就这样通过思想,产生于无限智能的原子。
因此,无限思想是其局限(宇宙)的起因;局限使无限智能妄想(体验宇宙)。随着局限消失,妄想也消失;或者说随着妄想(妄我)消失,局限也消失。
你是你自身的面纱,哈菲兹啊,从中间升起(揭去面纱),你就是神。(Tu khud hijab-e Hafiz, az miyan barkhiz.)
换言之,你的妄想是把你与大我分开的面纱;消灭妄想,就会证悟大我。无限智能原本不受限,不过无限智能的虚妄自性(妄想)必须在有意识、思想、醒状态消失。因为无限智能虽然在无意识、不思想、酣眠状态变得不受限,但却不体验不受限。换言之,虚妄自性、妄想、妄我必须消失,成为真正自性、真想、真我。这时无限智能变得不受限,并且体验(知道)自身不受限与无限。在体验自身受限与体验自己不受限两种情况中,都有思想:然而第一种情况是妄想,第二种是真想。无限智能体验自身不受限,就是证悟大我;只有当虚妄自性、妄想在完全有意识的思想状态消失时,这种证悟才会到来。
正如诗云:消灭低我,成就真我(神)。
无限智能的思想有三类:
1、妄想(有意识、妄我)对无限智能构成局限。
2、无想(无意识、酣眠状态)不对无限智能构成局限;但也不体验之。
3、真想(超意识、真自性、真我、真心)不对无限智能构成局限;但却体验之。
无限智能在(1)体验自身受限;在(2)既不体验自身受限也不体验不受限(因无意识而无所体验);在(3)体验自身不受限,也就是体验大我。
无限智能妄想(有意识)时,乃是思想幻象的无限妄心。妄想使无限智能思想幻象及其局限、制约、面纱、束缚,而非思想自身。然而无限智能必须真正思想,必须思想自身——证悟大我。
就这样,妄想使无限智能受局限(因为这个局限就是宇宙、对宇宙的体验、对宇宙的享受);思想把能量与虚空造成无限的精与浊形体(能量与虚空在微状态合一即最有限的无形幻象);随着妄我(妄想)消失,对宇宙的享受(体验)也消失,或者说局限(精与浊幻象、宇宙)消失。无限智能有意识时是无限心。
无限智能的意识有两类:
1、有意识且体验自身;也就是说,无限智能思想,但是思想自身而非其幻象。此乃无限智能的超意识状态。
2、有意识却体验宇宙;也就是说,无限智能思想,但却思想宇宙(其幻象)而非自身。此乃无限智能的有意识状态。
又可把(2)“有意识状态”再分为(人类的)全意识和(兽类等亚人类的)亚意识。因此意识有三类:(1)超意识、(2)意识、(3)亚意识。加上无意识,共有四类:
无意识 | 酣眠状态 | 普通个体 |
亚意识 | 部分醒状态 | 兽类等亚人类 |
全意识 | 全醒状态 | 凡人 |
超意识 | 醒中酣眠状态 | 真人 |
无限智能思想(体验)其幻象是自然的,思想(体验)其自身则是超自然的。无限智能无意识时,不体验自身也不体验宇宙;有超意识时,体验自身(真意识);有意识时,体验宇宙(妄意识)。
精与浊宇宙(幻象)是微幻象的显现,在其最有限状态,永恒存在于无限智能的原子点。因此,无限心体验宇宙时,乃是体验自身的显现。无限智能通过思想,把自身体验为无限妄心(我)及其两个身体(精与浊)。换言之,灵魂通过精神把自身体验为心和身。
作为有意识、思想的无限智能,无限心(在睡眠状态)体验精宇宙时,处于普通梦状态;体验浊宇宙时,处于普通醒状态;不体验两个宇宙时,处于普通酣眠状态;(在醒状态)体验精宇宙时,处于神梦状态;(在醒状态)不体验两个宇宙时,处于“在醒状态的酣眠状态”——终极体验、大我证悟状态。
无限智能的有意识醒状态有三种;无限心的这三种醒状态是:
1、转向浊层面(思想浊幻象);也就是通过浊身体,体验浊宇宙——体验外层面。
2、转向精层面(体验灵性、精神层面);也就是通过精身体,体验精宇宙——体验内层面(七个层面、七个天、阶段等等。)
3、转向自身(体验超越内外的层面);也就是体验大我。
无限心在(1)处于凡人心状态;在(2)处于行者心状态;在(3)处于成道者心状态。
无限智能在(1)有意识(思想)、运动、不专注状态,也就是在全力思想幻象、振动、运动状态,体验外宇宙;是凡人。
在(2)有意识(思想)和运动(振动)但却转向(专注)状态,体验灵性层面(振动受制约但没有完全停止);是行者。
在(3)有意识且止息状态,也就是在思想且不思想状态(思想指思想自身,不思想指不思想幻象),或者说在振动停止状态、在思想却不振动状态:证悟自身是真人。
(1)思想但是(对幻象的)思想充分作用状态。
(2)思想但是(对幻象的)思想受制约状态。
(3)思想但是(对宇宙的)思想止息状态。
在真人、行者,凡人三个不同状态,同一个无限智能体验大我、层面或世界;但其不体验、不思想、无意识状态却超越全部三个状态。
无限心(I)作为真人(真心),体验自身(超越状态);(II)作为行者(虚妄却高级心),体验精宇宙及其层面;(III)作为凡人(虚妄且低级心),体验浊宇宙。
精幻象(宇宙)是高级幻象。浊幻象(宇宙)是低级幻象。所以无限心在醒状态体验精宇宙时,尽管是虚妄,但却是以高姿态。
同一个思想(智力)或者说同一个意识包括三个意识(思想)状态。
思想(智力)不振动=超意识;振动但被制约=高级意识;振动=有意识。
因此,智力(思想)有意识时,显现妄心、器官和物质。无限智能的第一个显现即其思想(智力)。这个思想向无限智能显现妄心(我)、精与浊形体,并通过这些来显现精与浊宇宙。
这样,思想(智力)涵盖三个意识状态:
1、(成道者和行者)超意识;
2、(凡人)意识;
3、(兽类等)亚意识。
行者的状态接近超意识状态,但是不完美;因此不真正是超意识心,而是高级但却虚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