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编》15—21

作者:美赫巴巴发布于 2023年3月17日

15  美赫巴巴对五界的描述

美赫巴巴说有五个界:(1)浊,(2)精,(3)心,(4)合成,(5)真实。前四界涉及到相对存在,第五界由唯一真实存在组成。

当某个话题超出一般人类体验时,细节问题就愈发重要。一方面,细节多让人更迷惑,细节少则解释得不够。因而产生各种术语和说法,以便从不同观点和不同语境解释。没有基本体验,对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往往显得矛盾。如果是基于相对体验或对真理的终极证悟,这些矛盾则成为对同一真理的互补说明。如下有关五界的事实将证实这一点。

第一个,浊界:其存在虽然完全依赖精,但又在很多方面截然不同于精。浊界由无数的世界、日月星辰和实际上一切从最粗浊到最精微的物质组成。浊界中有些世界仅仅含有矿物和植物;有些世界还含有无数的有形体生命,有些含有人类。浊界最重要的点是我们的世界(地球)。这里,除了其他一切或多或少有浊意识的生物,拥有全意识的人类比所有浊世界的所有其他生命都要优越*。然而在这里的人觉悟到精之前,其全意识却完全专注于浊,即便是当他阅读和思考此处谈论的灵性问题时。

[ 这还意味着灵性上比浊界的一切人类都更优越。美赫巴巴告诉我们:在浊界有人类居住的三类世界中,我们世界(地球)的人灵性最高。并解释说,地球人的性灵拥有同等程度的头脑与心灵(50%头脑和50%心灵),其他两类世界的人则分别拥有100%头脑,75%头脑和25%心灵。人在转世过程中,会在这三类世界的任何一类世界里出生,但他最后必须在地球上出生,才能完成神圣使命——成道。在浊界,地球是进入道路的最后和最近台阶。另外两类世界在聚居模式上最接近地球。尽管存在着18000个有人类生命的世界,但是只有这两类世界在人类生活模式上与地球相似。]

第二个,精界:是能量领域;虽被分为七部分,却自成一个世界。其存在依赖于心界但却完全独立于浊界。从时空的角度看,相比精界,浊界领域及其由无数日月星辰和世界(包括我们的地球在内)等诸多宇宙组成的无限空间,只不过是一个小点。

由七个层面(muqam或称sthan)组成的证悟大我之道——苏非教的拉合-埃-塔里卡特(rah-e-tariqat)和吠檀多教的阿迪亚特玛-玛伽(adhyatmic marga)——是第一浊界领域和第五真界领域之间的唯一桥梁。道路的前三个层面在精界(也就是第二界)。

精界通过其能量和天使,最重要的是通过人的部分和充分的精意识(人类意识部分或完全摆脱浊并浊)渗透浊界本身,同时还渗透无限空间及其日月星辰,实际上渗透浊领域一切世界里的万物。

精景象、声音、觉受和能力的无限多样与强度,都是浊界无法比拟的。(唯有可比性的是在浊界变得有限的能量和囿于浊局限的人类意识。)

第三个,心界:是界中之界;绝对独立于精界和浊界,完全由神性维系。心界是心的寓所,包括个体、集体和宇宙心。心遍及自身领域,一如其遍及精界和浊界。

心界包括与智力、直觉、洞见和觉照相关的一切。还包括道路高级层面——第五和第六层面。第四层面只是精界第三层面和心界第五层面之间的交点。

尽管如此,心界却没有也不能接触真界,因为除了其自身的实相(意识到自己在神的“我是神”永恒状态),什么都接触不到真界。

第四个,合成界:是被最多提及却被最少了解的界;由二十一个‘半界’组成,因此其本身既是一个界,又不是一个界。

这二十一个起着连接作用的半界包括:七个位于浊界和精界之间的半浊界和半精界,七个位于精界与心界之间的半精界和半心界,七个位于心界与真界之间的半心界和半超心界。

通过下表可以较容易地了解合成界的特殊性质和位置:

表一

表二

(1)浊界(第一界)

(4)合成界(第四界)的

七个较低半界

(2)精界(第二界)

(4)合成界(第四界)的

七个中间半界

(3)心界(第三界)

(4)合成界(第四界)的

七个较高半界

(5)真界(第五界)

七个较低的半界在灵性上优于并接触浊界。七个较高的半界在灵性上不优于心界,也永远无法接触真界。这将从如下细节得到说明。

一方面,最重要的道路,也就是人与神之间的唯一桥梁,穿过精界和心界;另一方面,在这两界及在七个较低半界与七个较高半界之间,存在着无数的事物和生命,每一个事物和生命都直接地或间接地对道路至关重要。

从七个较低半界到包括精界的七个中间半界,除了别的,还有脱离形体的灵魂(鬼魂)和没有形体的灵魂(天使)宫。从七个中间半界到包括心界的七个较高半界,除了别的,还有大天使宫。

脱离形体的灵魂,无论好坏,在体验快乐与痛苦状态(俗称天堂与地狱状态)之前和之后,都必须留在“等待状态”*。

【译者按:如下注释原属《神曰》补编第37篇。移在此处的主要原因是美赫巴巴的妹妹兼弟子玛妮在给《神曰》编辑的一封信中说,巴巴希望用“四个旅行”(即第36篇)作为《神曰》补编的“封印”。当时也许是时间仓促,编辑将下文用作补编的最后一篇。结果出现了不合常规的“补编中的补编”。经过再三考虑,译者决定“还原”作者布局,用分量较重的第36篇作为补编的压轴。】

关于灵界:灵界本身并不存在。也不是精界的一部分。不过,在浊界与精界之间却有七个鞘构成所谓的灵界,充当浊与精两界的链接。

有浊意识的灵魂可以说有一个灵体连接着浊与精。可把灵体称作精对浊的印记,这个印记非浊非精。

人睡眠时,在一般梦状态用精体而用灵体潜意识地体验浊界的印象。通过灵体媒介在灵界体验的一切都像梦一般无关紧要。

灵魂脱离肉身后,用灵体来体验灵界。这可以说是灵魂的灵游。当灵魂获得肉身时,灵体脱落,随着新的浊体又有一个新的灵体。然而,只要灵魂不获得肉身,其精体和心体就会根据其在肉身状态积累的印象,通过灵体媒介经历天堂或地狱状态体验。

灵性道路仅仅始于灵魂开始体验精界第一层面的意识内化,而不是在灵魂只是从浊界接触灵界现象的时候。在灵魂充分体验精界第一层面的阶段,那个连接浊与精的灵鞘永远断掉。

天使(没有形体的灵魂)是执行上帝意旨的纯粹机器人,不做任何不是来自神圣意愿的事情。这些意愿只是遍在神圣能力和活动的表现。总之,天使纯洁,未受肉体污染。在这方面要优于那些意识尚未超出浊局限的人(尚未进入道路者)。似乎矛盾的是,处于劣势的受肉身污染的人,在内在潜力上其实更优越。因为体验不完美、局限和弱点,所以他们有潜力证悟就连大天使都难以企及的真正力量和纯洁。

大天使是神的主要神圣属性的表现媒介,这些属性在无限的规模上创造、维持和毁灭有限生命,在有限的规模上传递无限知识。大天使是那些永远享乐、从不受苦的存在体。

大天使宫是第四界的半超心界,第四界亦即合成界:位于第三界(心界)之后,最接近第五界(真界)。这是事实却又不是全部事实;因为第四界虽然接近真界,却无法接触真界。大天使从最高的半超心界永远不能见神;而第三界亦即心界第六层面的人,却能面对面地看见神无处不在、无物不在。有关半超心界的最后一点涉及到苏非教徒所说的最后界限(sadrat-ul-muntaha),在此之外,如穆斯林所认为的那样,即使大天使加百列都无法涉足。

人曾经并将跨越所有四界的(不实际存在的相对存在的)最后七个连接,从而进入真正属于他的第五界——真界。简言之,天使必须停止做天使而成为人,然后才能达到人可达到的实在。当人停止做人而进入“我是神”状态时,就证悟到,在一种或另一种意义上,天使和大天使实际上就是他自身的属性。

最后,第四(合成)界的七个较高半界的融化,即所谓的契阿玛特(qiamat)或摩哈普罗来亚(mahapralaya)现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整个非有造物界存在,连同其一切的界和半界,都像个显现的树那样,退入非有之非有的未显现种子形式,只是为了在永恒的下一刻重现。

如下所示,第四合成界通常被包含于前三个界:

1.浊界加第四(合成)界部分,即苏非教的阿拉姆-埃-那苏特(alam-e-nasut)和吠檀多教的阿那卜万(anna bhuvan)。

2.精界加第四(合成)界部分,即苏非教的阿拉姆-埃-玛拉库特(alam-e-malakut)和吠檀多教的普拉卜万(pran bhuvan)。

3.心界加第四(合成)界部分,即苏非教的阿拉姆-埃-加卜如特(alam-e-jabrut)和吠檀多教的末那卜万(mano bhuvan)。

吠檀多教还把这三界(包括第四界)统称为三重界(tribhuvan)。苏非教则将这些统称为两界(do alam):一方面是浊界,另一方面是精和心界(包括合成界)。

第五(真)界也是道路的第七层面——完全超意识层面。简言之,这意味着完全的人类意识完全摆脱了(以不同程度存在于所有四个相对存在界的)二元痕迹。可以说第五界也就是第七层面既非界又非层面,而是神本身的自性实在——被人类称作安拉、帕若玛特玛、全能上帝、耶兹单等等。根据同一个神的不同状态,从“”到“我是神”以及从“我是神”到“我是万物”,真界的不同阶段或方面有不同称谓,比如苏非教的阿拉姆-埃-哈乎特(alam-e-hahut)和阿拉姆-埃-拉乎特(alam-e-lahut)和吠檀多教的未尼安-卜弥卡(vidnyan bhumika)和未尼安(vidnyan)。

16  确信类型与知识类型

据苏非教徒的说法,灵性生活由四个阶段构成,地球上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只是为知识和觉照展现领域的自觉或不自觉准备,最终引向成道。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正统道路(shariat或dharma shastra),内在道路(tariqat adhyatma marga),与道合一(aikya)和真知(marefat-e-haqiqat或satyanubhuti)。

伊玛目穆罕默德·伽扎里(Imam Muhammad Ghazali)将这四个阶段比作核桃。核桃有四个组成部分:外壳、内皮、果仁和里面的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比方说:正统道路是外壳,内在道路是内皮,成道是果仁,真知是油。

随着经由这四个阶段的进步,求道者对真理的确定也逐渐增加。苏非教徒将这些持久确定称作:

(一)理性确定(Ilm-ul-yaqin)

(二甲)感知确定(Yaqin-ul-yaqin)

(二乙)亲见确定(Ain-ul-yaqin)

(三)亲证确定(Haqq-ul-yaqin)

(四)真知确定(Urf-ul-yaqin)

(一)理性确定(确信)来自于坚如磐石的信心。

(二甲)感知确定(通过对神的觉知)来自在道路上的内在感受、视见或灵性体验。这是第一直到在第五层面的确信。

(二乙)亲见确定是不断地到处看见神的实际体验;这是来自视见的确信(antar drishti)。

(三)亲证确定(来自实际体验的确信)由灵魂在灵性旅程的第七层面获得,这就是真相(haqiqat)。在此灵魂通过自身认识自身。这个状态是与道合一(aikya)。

(四)真知确定涉及到人的神性完美,藉此过着神圣生活的人知道大我和宇宙的全部秘密。在此发挥作用的是宇宙心(sarvabhaumic manas或aql-e-kull)或者说一切神圣辨别力的基地。

为了进而说明这些确信类型,我们假设有人得知某容器中有牛奶。通过理性和直觉感知而产生绝对信心,即理性确定和感知确定。如果他不满足于这种理性和直觉确信,不辞辛苦地找到容器,亲眼看见牛奶,从而确信真实情况符合其理性和直觉知识,他便体验亲见确定。喝牛奶并在一切方面与之合一,给予他亲证确定的体验;在自身内发现一切表现和代表牛奶的东西,比如糖、水、脂肪、维生素;并能把这些和牛奶的各种用途详细描述给别人,即真知确定或者说真知阶段。

五类知识

按照苏非教徒的说法,影响人类的知识有五类:

第一类是世俗知识,局限于对物质福利的获取。

第二类是正统知识,主要被那些旨在逻辑和争议文字仗中战胜对手者获得。这类知识是正统神学家的知识。

第三类知识是灵性道路知识,拥有这种知识者是那些认真采取某种内在训练并避开通俗神学家的人。在这类知识中,自我仍然坚持,善恶意识仍然抱住灵魂不放。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知识处于第二和第三类知识的边界。

第四类知识是对神(大我)的知识。获得这种知识的人不再有丝毫的自我,二元残余全部消失。

第五类知识是真理真知。美赫巴巴解释说这是对神的全知和对宇宙的全知。是拉苏(阿瓦塔)和库特博所拥有的完美知识。

除非灵魂经历所有不同的知识阶段,否则就无法达到最高智慧阶段(tasawwuf),也就是回到正常意识(suluk)。一个人获得了该阶段的真知,就有资格被称作完美苏非(至师)。不过,也会出现如下情况:有些人不经中间阶段就达到第四(真知)阶段,但这种情况相当罕见,并且只有当这样的人被至师引领时才会发生。

美赫巴巴把所有的灵性高级灵魂划分为五个基本类型:融入神者(完人),陶醉于神者,专注于神者,与神交流者和神疯者。(读者可参阅威廉·邓肯医生著述的《行道者》第一章第21-37页,美赫巴巴对这个主题的解释。)

17 帕若玛特玛是无限大有

帕若玛特玛是无限大有。

所有的阿特玛都在帕若玛特玛中。

有些阿特玛体验浊界,有些体验精界,有些体验心界,有些则体验帕若玛特玛。

由于所有的阿特玛都在帕若玛特玛中,他们也有这些在帕若玛特玛中的不同体验。体验者和体验本身都在帕若玛特玛中。虽然说体验者和体验都在帕若玛特玛中,但他们却不属于帕若玛特玛!他们属于大无。

帕若玛特玛是大有,大无在大有中。

因此,仅仅意识到浊体、精体和心体的阿特玛意识不到大我。亦即这种阿特玛意识到大无却意识不到大有。这种阿特玛体验浊界、精界或心界,不体验帕若玛特玛。也就是说他们体验大无而不体验大有。因此可以说阿特玛在帕若玛特玛中意识不到大我,不体验帕若玛特玛,但却意识到大无,属于大无,体验大无。

这些阿特玛真切地认同于大无,以至于似乎成为大无。

每一个生命都是大无的化身。

一切的生命和事物都是大无的化身——就是说在大有中。

18  五个灵性事实

(1)普通人——人作为人,在万人万物中看见自己。

(2)第六层面的辟尔——人作为人,在万人万物中看见神。

(3)第七层面的玛居卜——神作为神,在万人万物中看见自己。

(4)库特博——神作为人,同时在万人万物中看见自己。

(5)救世主——神作为神和人,在万人万物中看见自己。

19  真生与真死

只有一次真生,一次真死。你出生一次,仅仅真死一次。

什么是真生?

真生是一滴水诞生于实在海洋。一滴水诞生于实在海洋是指什么?是指个体性的开始,通过一丝最原始有限的意识诞生于浑然一体性,把对有限性的认知定格于无限。

真死是指什么?

是指意识摆脱一切局限。摆脱一切局限即真死。这实乃一切局限的死亡。这就是解脱。在真生和真死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生生死死之类的事情。

实际发生在所谓生与死中间阶段的,是意识的局限逐渐削弱,直到意识摆脱一切局限。最终,完全脱离局限的意识永远地体验无限实在。真死等于真活。所以我强调:你为神死,就将作为神而活。

你首先是孩子。然后衰老,离开肉体。但你从来不死,从来不生。在东方,吠檀多教徒相信转世,人在成道之前要经过多次转世。穆斯林相信只有一次生和一次死。基督徒和琐罗亚斯特教徒也持同样的信仰。大家都对。不过,耶稣、佛陀、穆罕默德、琐罗亚斯特指的生死都跟我说的一样。我说你生一次,死一次。

一切所谓的生死都只是睡与醒而已。睡与死之间的区别是,你睡醒之后,发现自己在同一个身体中;而你死之后,却在一个不同的身体中醒来。你永远不死。唯有那些有福者死一次并与神合一。

20  法那与法那-费拉

法那是无意识的意识状态。

在法那-费拉,灵魂意识不到万物,仅仅意识到“我是神”。

在失去人类状态并获得涅未卡帕神圣状态之前,灵魂必须体验涅槃真空状态。

涅槃即无限真空,灵魂在该状态充分意识到真无。若是在涅槃状态放弃人身,便进入神的无限喜乐状态。

在有些情况中,涅槃立刻并且必然由涅未卡帕(法那-费拉)跟随,灵魂在此充分意识到真有。涅槃和涅未卡帕是如此地紧密相连,以至于任何一个都可以说是神圣目的。

假无=假有

真无=非有非无

真有=无限上帝

假无引向假有;真无引向真有。假无连着假有;真无连着真有。而最终,假无止于假有,真无止于真有。在二元中假无即假有。在一体中真无与真有为一。

美赫巴巴还指出如下几点:

一、真正目标是在人身中成道;但对那些在成道之前脱离身体的人(达到涅未卡帕状态前就在涅槃状态中放弃身体的人),其目标是从生死循环中解脱(莫克提)。他们仅仅体验无限喜乐。

二、获得涅未卡帕状态者,即使在放弃人身之后,仍然保留无量无限的个体性;持续地体验“我是神”。不过,获得莫克提(解脱)者体验“我是无限喜乐”;这限制他对“我是无限能力知识喜乐”之无限个体性的同时体验。

三、当人在人身成道时,无限知识是神圣三重性的最重要方面。当人在涅槃状态放弃身体并获得莫克提(解脱是目的)时,无限喜乐仍然是其体验的重要方面。

四、玛居卜-埃-卡弥尔同时体验无限知识能力喜乐;降入正常意识时,即意识到二元和不再处于玛居卜-埃-卡弥尔状态时,他在肉身中不仅体验而且利用大能大知大乐。

21 苏非教的法那和巴卡概念

下面对苏非教的法那和巴卡概念做一简述。每一个层面都有各自的法那与巴卡。必须记住,意识层面的法那并非第七层面的法那,层面上的巴卡不是库特博状态(完美状态)的巴卡。

下面是有关苏非真知的一些要点,你会发现这些术语主要涉及第七层面,自然也具有超越性的意义。

法那的字面意义是消灭。不是永久状态。

巴卡的字面意义是永久,是永存的状态。

法那指通向神的旅程终结。

巴卡指在神里的旅行开始。

法那不应被视作属性;不像糖在水中溶解。胡吉维里(Hujwiri)说,法那不表示精华消失。

巴卡代表之前非非有、之后非非有的东西,如同神的本质。

法那是二元(ghair)认知的消失。

巴卡是在二元消失之后,人获得的神圣知识。

玛赫穆德·夏比斯塔瑞(Mahmud Shabistari)在《玫瑰园的秘密》(Gulshan-e-Raz)中说,法那是情欲、自我意志和自我的死亡,导致对永生(巴卡)的灵性觉醒。还意味着忘掉一直向人遮掩着其真性(神)的假我(khudi)。倘若求道者意识到自我被灭除,那就会成为障碍。最高状态是灭除被灭除。

法那有两类,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

外在法那是行为法那和神圣行为的光荣。拥有这种法那者彻底融入神圣行为,以至于除了神意,忘记自己和一切。有些获得该状态的虔诚求道者,完全无视身体需要,神只好派人来照料他们。

内在法那是实在(zat)品质的法那。拥有神圣属性启示的体验者,有时融入自身品质法那,有时融入神的影响(asar)和光荣(tajalli)显现。

外在法那属于心灵的主宰和体验的伴侣。

内在法那为那些超越体验的控制并穿透心灵面纱的高尚者所特有;他们从心灵者阶层加入心灵转化者(神)阶层。

巴卡与外在法那的关系是:在欲望和意志消灭之后,神让奴隶成为欲望和意志的主人,并且给予他绝对的引领控制权。

巴卡与内在法那的关系是:灵魂既没有成为作为造物界面纱的神,也没有成为造物界——神的面纱。在法那中,神是造物界的面纱;对于那些尚未达到法那状态的人,造物界是神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