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之始与意识发展
由于大无海洋中的运动(骚动),
创世从噢姆点开始,
作为大无的无数水滴开始流溢出来。
这一切都发生在包含着大有和大无海洋的
超越超越海洋。
超越超越海洋无限不分,
没有什么超出其之外——
然而大有与大无的划分
尽管虚幻,却对认识“本初”很必要。
神不可分割、无穷无限。
除祂之外什么都不存在。
神永恒不变,
因此什么也没有发生。
一切的旅行,一切的历险,一切的事件皆梦幻,
因为什么都不曾发生,
什么都不在发生,什么都不将发生。
唯神在。
这个“神在”状态是祂的持久永恒状态。
然而同一个神,为从超越超越中的无意识状态
获得意识,却必须经历进化与内化旅行,
体验不同的意识状态。
为理解这些不同意识状态的意义,
划分就有必要——但是在幻相领域。
第一个灵魂的旅行
是经过幻相的十四次历险之旅——
无限有意识与无限无意识之间的过渡期。
十四种进化和内化状态的每一种
都代表意识在幻相中的发展——
神的无意识与有意识状态之间的过渡期。
灵魂起初没有浊体、精体或心体,
因为只有浊、精、心业相
才能产生浊、精、心形体;
因为这三种形体, 浊、精、心宇宙才存在。
原始思想“我是谁?”造成原始业相,
为找到这个原始问题的答案,
水滴灵魂积累了无数的业相。
业相自然产生思想和欲望,
思想和欲望产生运动(行为),
运动产生其他印象。
由于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造物界的一切万物都展开并内收。
因此最初第一个灵魂
没有对浊、精、心形体的意识,
甚至没有对自身的意识。
由于心血来潮(小鸡的好奇)的力量
在海洋中引起的荡漾,
第一个灵魂获得无数有限的业相。
因为这些业相,
灵魂认为自身有别于自身(神)。
这种分别只是想象。
水滴永远不会脱离海洋,
分别本身就是想象。
想象造成业相——产生分别的印象;
业相造成运动——产生心、精、浊体的运动。
这些心、精、浊体又反过来维系想象;
总之,想象之轮不断地转动,
充当意识从原子到石、到人、到能量、再到心的
的完全发展、进化和内化媒介。
气体状态
第一个吉瓦阿特玛(Jeevatma)
在获得浊形体之前
必须首先经过火与气之心与精状态
的六个主要阶段,
(正如小鸡必须冒险出走六次)。
个体无形灵魂在幻相中从不经历任何事情;
进行经历的是吉瓦阿特玛——形体中的意识。
吉瓦阿特玛是有着心、精和浊体的
个体水滴泡沫;
它才是体验幻相者,灵魂不是。
由于(浊、精、心)业相,
个体灵魂把幻相体验为真实。
每一个吉瓦阿特玛都必须无意识地
经过心界的火与光两个层面
——梵天宫(Brahmaloke)与希瓦宫(Shivaloke),
以及精界——太阳宫(Suryaloke)
四个层面的276种气体。
这276种精气逐渐变成浊气体。
这276种精气没有重量,无法测量;
只有经过276种精气体进化后
才转化为浊气体。
这276种气体状态包含
精能量(Pran)和无限空间(Akash);
精意识是276种不同气体状态。
精能量通过无限空间在精界充分显现(激活),
精气包含于精界四个层面的
总共276种气体状态。
在所有这276种精气状态,
吉瓦阿特玛仅仅把自身当作气体。
这276种精气构成无限能量,充满精界。
这276种气体的最后几种是半精,
存在于连接浊界与精界的半精层面。
精界由精气构成,只能通过属于气态
而非物体状态的精体来体验。
这276种精气中有七种主要的,
它们有七种颜色,但这些颜色是纯精气的:
精气蓝,精气紫, 精气青,精气绿,精气黄, 精气橙,精气红。
七种浊物质颜色是精气颜色的影子。
第一次历险
在精界,能量激活精形态的物质(无限空间),
物质被迫完全显现出来。
这种行动产生浊界——该领域是精界能量
所激活物质的充分显现。
物质首先以浊气形式显现,
第277种精气状态是浊氢气。
氢之后进化出由浊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其他浊气。
首先进化出质子,然后是电子;
有了电子,就形成原子。
在众多原子合并(浊尘)之后,
石头状态产生。
形成一个原子大致需要一千万个业相;
形成(一粒石)尘大致需要一千万个原子。
吉瓦阿特玛用很长时间(约1,400,000年)
完成进入浊界的旅行——
首先无意识地经过火与气的心与精状态
(在每个世界700,000年),
在此之后采用石形体。
随着意识因石头出现而开始在浊界发展,
吉瓦阿特玛的第一次历险开始。
这时在意识上与石体合一
的水滴泡沫把自身视为石头。
水滴(灵魂)没有形体;
有形体的只是包围水滴的泡沫,
但是水滴却将自身与泡沫认同。
为了认识自身(让灵魂知道自身是神),
超灵的原始心血来潮
产生了原始问题“我是谁?”
但是由于大无,
无形的灵魂却认为自己不是自己。
石头有灵魂(大有),因为
超灵无所不在、无限不分;
但灵魂却被一个大无泡沫包围——
由心、能量和浊界物质构成的石头。
这个水滴泡沫被称作吉瓦阿特玛。
(吉瓦阿特玛这个词也被称作“精神”,
人的生命原理, 该精神产生于大无。)
因此大有(水滴)和大无(泡沫)同时存在于
进化期间的意识扩张。
这种不断扩张的混乱,尽管是想象,
但也是全意识发展的媒介——
由此灵魂意识到其无所不知。
石形体中的吉瓦阿特玛有浊、精和心体,
但是精和心体尚未发展;
石头因在未发展状态
而没有生命,没有个体意识。
石形体包含无限地有限的浊业相;
在体验一种类型的石头之后,
吉瓦阿特玛的意识与之断掉联系。
之后,由于脱离联系所造成的震惊,
吉瓦阿特玛一段时间没有形体。
然后吉瓦阿特玛的意识集中于
曾使之与前石体合一的无限地有限的浊业相。
为耗尽这些业相,吉瓦阿特玛
现在必须体验相反类型的业相。
耗尽业相意味着制造相反类型的业相,
但这样做的过程中,新的业相产生(巩固);
为耗尽这些新业相,
个体意识必须经历另一个形体。
以这种轮回方式,通过相反体验,
新形体(新物种)从旧形体所积累的业相中
衍生出来;
造物界的“多”性展开。
随着新业相通过体验一个石体而被创造,
且必须通过体验另一个石体而被抵消
(这反过来又产生新业相),
吉瓦阿特玛的意识逐渐地发展。
这种反作用就是轮回进化的意义;
在轮回中,吉瓦阿特玛的意识
从不两次采用同一物种形体,仅只一次。
在很多周期之后,在根据无限相反类型的业相
体验各种形体之后,
个体意识断掉与石形体的联系,
并因脱离形体所带来的震惊,
一段时间没有形体。
吉瓦阿特玛的意识现在集中于
最后一个石形体所积累的业相,
为了消耗这些被积累的业相,
吉瓦阿特玛与第一个金属形体合一。
第一个金属形体的采用
取决于最后一个石形体创造(塑造)的业相。
石头怎样,金属也怎样;
吉瓦阿特玛用很多很多时代
体验各种金属形体。
作为石头和金属,吉瓦阿特玛
有着未发展的精体和心体,
因此能量和心在这些形体中是潜在的。
结果是石头和金属没有肢体,
不能运动(除了通过磁力之外)。
必须把运动理解为个体的和自动的。
石头和金属处于惰性状态,
只有极其初级的浊意识。
第二次历险
在体验最后一个金属形体之后,
吉瓦阿特玛的意识集中于
最后一个金属形体所积累的业相。
为消耗这些最后积累的业相,
吉瓦阿特玛与第一个植物形体合一
并将自身认同于植物。
植物形体 有不同的种类(包括科类),
因为意识将其所体验的
每一个植物形体的业相贮存起来,
并通过创造一个有相反类型业相的形体
来耗竭这些业相。
就这样,通过积极的反向转变,
灵魂的浊意识继续发展;
但还同步承载之前形体的
无限地有限的业相负担。
在植物形体中精体开始发展,
使植物形体中的意识能够利用能量。
因而植物形体半有惰性,半有知觉。
(这种对能量的利用被称作恰塔尼亚——chaitanya.)
在大多数植物形体中没有自发运动,
植物依赖水、空气和土壤来站立——
这种直立姿势是脊椎的首次发展。
花、果、果仁等首次反映了大脑的表象。
树形体对应着人形体,
但却倒立在土中。
树的头(大脑)埋在地下,
根须是头发, 身体(躯干)是树干,
肢体(腿和臂)是树枝。
(头高出地面的枣椰树是例外。)
精体开始在植物形态中发展;
吉瓦阿特玛在该形态中通过呼吸、饮水、
从土中摄取食料,来利用能量。
这种对能量的利用也表现为
无身体结合的性交(purva-sang)。
但在任何植物形体中都没有心体的发展,
因此植物不能思想。
需要很多很多周期,
意识才能通过各种植物形体,
直到(经过8,400,000植物形体之后),
意识终于割断与该王国的联系之时;
吉瓦阿特玛一段时间没有形体。
第三次历险
吉瓦阿特玛的意识这时集中于
最后一个植物形体所积累的业相。
为处理掉这些业相,吉瓦阿特玛的意识
与第一个虫形体合一。
随着虫到处爬行寻觅食物,
有形体灵魂的心体,在虫形体中开始发展。
蠕虫、昆虫、两栖类和爬行类
代表心体发展的最初级状态。
自发运动生命始于蠕虫爬行,
吉瓦阿特玛以最基本的方式运用心——
猎取与寻找食物,
保护自身(自我保护本能开始),
繁殖(身体性交开始),
并在有限的程度上体验苦乐。
有无数种类的蠕虫、昆虫和爬虫;
灵魂需要用很多很多时代,
通过不停地积累并消耗业相,
体验所有必要的8,400,000形体。
最终吉瓦阿特玛脱离最后一个虫形体——蛇,
在一段时间没有形体。
无论采用什么形体,
吉瓦阿特玛总是将自身与该形体认同。
在与该生物体脱离联系之后,
吉瓦阿特玛总是体验自己不是该形体,
这种体验使之脱离该形体。
就这样,虚幻意识的进化贯穿
不同进化形体所居住的
(由百万星球组成的)浊宇宙。
在无意识地经过心界的火与光
和精界的276种气体状态之后,
个体灵魂的意识通过石头和金属形体,
通过半有惰性和半有知觉的植物形体 ,
发展到初级的虫意识。
意识在认识自己不是火, 不是气,
不是石头、金属或植物的过程中
也认识到自己不是虫子!
但它是什么?
为认识这一点,意识继续历险。
第四次历险
在吉瓦阿特玛脱离最后一个虫形体之后,
灵魂的意识集中于该形体所累积的业相;
为消耗这些业相,采用第一个鱼形体。
现在吉瓦阿特玛将自身认同于鱼,
不在陆地上,而在水中生存。
在经历无数不同种类的形体——
8,400,000种鱼之后,
吉瓦阿特玛的意识
断掉与最后一个鱼形体的联系。
把注意力集中于该形体所累积的业相,
知道自己不是所经历的任何形体的鱼。
那么它是什么?
为认识这一点,吉瓦阿特玛的体验必须增加,
于是它继续冒险,一大飞跃进入空中。
第五次历险
为了耗尽在最后一个鱼形体中
积累的业相,
吉瓦阿特玛的意识将自身体验为
第一个鸟形体 。
(这可说明为什么第一个鸟形体是水禽。)
鸟王国艳丽多彩,种类繁多,
有在地上和水上生活、在天空飞翔的无数种类。
个体意识不得不在无法计量的时间里
经过8,400,000种鸟形体。
最终吉瓦阿特玛到达最后一个鸟形体——公鸡,
与之脱离联系,认识到自己不是鸟。
但因意识集中于最后一个鸟形体所积累的业相,
个体意识仍然属于幻相,
必须进而扩张。
在形体中进化意味着意识向外扩展;
为扩展意识,灵魂创造了宇宙。
第六次历险
为消耗在最后一个鸟形体期间所积累的业相
吉瓦阿特玛体验第一个兽形体 (通常是袋鼠)。
个体不得不经过不同种类的兽形体
因为每个形体都消耗旧业相
并积累新的兽印象。
吉瓦阿特玛有时认同于猫,咪喵抓挠;
有时认为自己是狗,狂吠撕咬;
作为牛哞叫;作为狮子猛吼。
就这样,有形体灵魂的意识体验
8,400,000种兽形体,
并根据每个形体的业相,
相应采用这些兽形体。
由于这种虚幻意识的业相,
吉瓦阿特玛与从石到兽的每一个形体认同;
并创造宇宙来扩张这种个体意识。
到此(兽)为止的一切进化发展
都是个体浊意识的发展。
自然,浊身体一直与浊意识一起进化;
但通过进化而发展的,却是三个身体,不是一个。
通过对能量的运用,精体(pran)
从植物界开始发展;
通过对本能的运用,心体——心(mana)
从虫形体开始发展;
这就是进化个体浊意识。
精与心体同时通过进化而发展
以便最终个体在人身中
有意识地充分体验精与心层面,
就像普通人享受世界那样。
由于精与心体的发展
在兽形体中只是部分完成,
所以能量和心作为兽没有被充分利用。
兽类没有思维力
(尽管每种兽的自然本能都被充分唤醒),
兽貌似能够认识和理解,实际上却不能。
可怜的吉瓦阿特玛的意识
需要用亿万年来经历与获取
对兽王国所有物种的体验,
直到最后到达猿(猴)阶段。
猿猴脱离与兽界的联系。
不过,尽管暂时没有形体,
灵魂的注意力依然集中于
最后一个兽形体所累积的业相,
并在这些业相的掌控之中。
结果,吉瓦阿特玛还是受困于局限。
第七次历险
现在吉瓦阿特玛的意识进入
第一个人类形体(雌雄同体),
这是最后一个兽形体(通常是猿)
所积累的业相的结果。
只有在人身中才有精与心体的完全发展。
然而,由于个体意识所体验的浊兽业相,
人类吉瓦阿特玛只能意识到浊界。
虽对精与心界完全没有觉知,
吉瓦阿特玛却通过浊媒介
来利用这两个更高世界的不同方面,
但这种利用是间接的。
能量是精界的一个方面;
在浊界把原子用作核能和把阳光用作太阳能
都是间接的,
因为人们不能像精层面的人那样
完全利用(控制)或体现该能量。
思想、情感、渴望、感受和欲望
是心界的方面,但是有浊意识的人
却间接地(在行动中)利用思想、情感和欲望;
有心意识的人能体验思想的种子,
这是直接利用。
心体的发展最容易表现为
浊意识人的智力或理性,
宇宙中有18,000个星球上居住着
智力高却心灵(爱)少的人类。
只有在地球上,人类才有心与脑、爱与知、
感情与理智、灵性与科学的平衡。
为达到进化顶峰——人类形体,
吉瓦阿特玛必须在数百万时间周期(Yuga),
经过很多进化形体和物种——约50,400,000,
以充分发展精与心体。
尽管如此,整个造物界现象始终是一场梦;
因为灵魂(独一海洋)是一切存在,
永远存在,永远不变,永远不来,永远不去,
永远一体,从不作为!
贯穿整个造物界,灵魂海洋一直是其所是——
永恒,不分,无形,无限。
只有一个海洋,但在那个海洋里
也有其影子。
真理海洋是大有海洋,
其影是大无海洋。
当心血来潮“我是谁?”产生时,
大有海洋有了思想,
该思想形成一个泡沫。
由于这个思想泡沫,
海洋认为自己成为一滴水(吉瓦阿特玛)。
每一个有形体的灵魂都包含
一滴有和一滴无;
因此大有海洋成为一滴有,
大无海洋成为一滴无。
为体验大有海洋,
有形体的灵魂(吉瓦阿特玛)通过
进化过程的七个“无成为有”阶段
开始旅行。
在进化中,有与无两个水滴
从植物形体开始相互吸引;
反面相吸,进化由这种吸引所推动。
在人类形体中,心体和能量体
得到充分发展,意识完全。
因此,有与无这两个水滴
本应在第一个人体中结合,
有形体的灵魂本应体验大有海洋。
这却没有发生,尽管事实上人体中
存在着结合有与无的能力。
要让这两个水滴结合,
就必须耗尽吉瓦阿特玛从之前兽形体那里
继承而来的业相。
因此人类意识背负着兽业相;
由于意识的更大进化不再必要,
转世从此开始。
倘若不是背负着兽业相,
那么吉瓦阿特玛一获得人身,
就自然会进入第一精层面。
但在整个转世过程中,
这两个水滴一直分离,
直到人类意识进入第一精层面,
两个水滴的结合过程开始。
有与无两个水滴
通过能量与心界的这种结合
就是内化;
这使得影子被体验为影子
实质被证悟为实质。
一旦无限影子被体验,
无限实质就作为大有海洋而出现;
这时大无确实是乌有,
大有确实是全有。
意识从石到人的七次历险——无论个体还是集体的,
都是为体验浊意识发展的外在冒险(扩张),
第七次在人体中的历险是转世,
这在浊意识业相从心中彻底消灭之前
不会终止。
这种消灭需要时间,因为吉瓦阿特玛
陷于很多很多时代的生死循环,
注定要经历8,400,000人生。
在这数百万次的人体出生与死亡期间,
人始终被掌控于大无梦幻——
被掌控于淫欲的魔掌、财富的贪婪、
自私的自我、嗔怒的战争、仇恨的残酷、
傲慢的虚荣、妒嫉的毒液。
这些欲望充满有浊意识的男女世界,
用权力、浪漫、征服、杀戮、光荣和伟大梦
塞满他们的浊意识。
何时人类才能从这一切梦境中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