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静心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对价值
划分静心的三个原理
静心有不同的类型;为方便起见,可以根据三个不同的原理来划分:(1)静心在灵性进步中的作用,(2)在静心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人格方面,(3)试图通过静心来认识的具体体验。上述三原理的任何一个都可被用来划分静心类型。我们在详细解释不同的静心形式时,将使用最后一个原理,因为这最适合列举的目的。这个部分将使用前两个原理,因为这些原理有助于从不同的方面来解释不同静心形式的相对价值。
联系型与分离型静心
根据第一个原理,静心必须服务的目的是让意识联系永恒真理并脱离现象世界的虚妄和不重要事物。因而产生两种类型的静心:(1)主要涉及心理综合活动的联系型静心(安外亚)和(2)主要涉及心理分析活动的分离型静心(未阿提瑞卡)。联系型的静心可以用公式“我是无限”来说明,分离型的静心可以用公式“我非我欲”来说明。
求道者通过联系型静心,努力同其心中构建的灵性理想结合;通过分离型静心,努力同其认为的反灵性情况分离。联系型静心是吸收灵性生活要素的过程;分离型静心是消除那些阻碍精神生活的因素的过程。
分离型为联系型铺路
可以说联系型静心所涉及的对象选自于光明王国;分离型静心所涉及的对象属于影子王国。就如影子世界,幻相世界也有其自身魅力。一个人要想成功走出幻相世界并抵达真理,就必须通过反复认识幻相世界的真正不值得,来增强对其诱惑的抵制;正如一个人要想走向光明,就必须培养对影子世界的不满那样。因此,分离型静心是联系型静心的预备。分离型静心先行且有自身价值,但却仅仅是为了给联系型静心铺路。
联系型静心更有效
在某种程度上,联系型静心和分离型静心都有必要;但是最终联系型静心要远比分离型静心更有效更重要。一个人被阴影围困,光靠烦恼不休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其兴趣只是对影子生气,烦恼便了无止境。但如果他不对阴影恼怒,而是投入走向光明这个更要紧的工作,就会发现阴影已全部消失。真正重要的不是一味对现存局限不满,而是朝着已确立的理想奋进。人只要面向太阳,努力走向光明,那么笼罩他的阴影就不会对其解放构成严重障碍。同理,求道者只要一心渴望同灵性理想结合,也不必过于担忧自身弱点。在行道结束时,他的所有弱点都消失于乌有。
食物比方
联系型静心之于精神,恰如食物之于身体。身体能够通过吸收适当的食品来弥补所缺营养。心也能够通过静心来吸收灵性真理,保证健康。尽管不同的联系型静心方式都各有好处,但仍有必要协调平衡;就像人虽对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到满意,但也有必要保持饮食均衡那样。精神生活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内在断裂,阻碍进步;不同静心形式的适当组合能够确保心理和谐平衡,加快进步。正确的组合是那些(通过强调那些正好与排除求道者当前所面临的特殊障碍有关的真理方面来)不断增进平衡的组合。
饮食比方延伸
饮食比方甚至可以延伸到第二种静心类型,也就是避开并消除反灵性的事物。错误的饮食会影响身体健康,错误的静心类型同样会让心陷入混乱。错误的食物类型非但不能提供营养,反而会损害健康;同样道理,对欲望对象的本能冥想非但不能打破现有桎梏,反而会给心制造更多枷锁。因此,避开错误的静心类型就如同避开错误的食物类型一样重要。此外,身体的健康要求不断地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灵性的健康也同样要求排除不良的思想和情绪。
第二个原理
目前为止,我们区分了两种类型的静心,这可以从静心在灵性进步中所起作用的角度来观察。而通过考察在静心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人格部分的性质来划分静心类型,也同样有启发性。对这第二个原理的运用产生了三种不同的静心类型。
明辨、心灵与行动静心
第一类静心中,智力发挥主要作用;可称之为“明辨静心”。第二类静心中,心灵发挥主要作用;可称之为“心灵静心”。第三类静心中,人的积极性发挥主要作用;可称之为“行动静心”。明辨静心由“我非我体,我乃无限”这样的理性断言代表。心灵静心由从求道者稳定无阻地流向神圣至爱的爱代表。行动静心由无保留地献身于对大师或人类的无私服务代表。这三类静心中,心灵静心最高且最重要。不过,另外两类也有自身价值,若被忽视,就会对求道者的灵性进步造成严重障碍。
静心类型相互补充
不应认为不同的静心类型彼此完全排斥。它们之间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组合。有时候一类静心不可避免地引向另一类,一类静心的进步往往有赖于其他类型的相应进步。所有的静心类型对求道者的灵性进步都有价值,彼此几乎总是取长补短。
一类静心干扰另一类
如若时机不当,一类静心也可能严重干扰另一类的进步。真正静心的不同类型都是针对同等真实的生活方面;然而根据个人的精神状态,对人生某个真理的吸收,往往比对人生其他真理的吸收更为迫切和必要。因此,大师从不给所有人制定同样的静心形式,而是按照求道者的个人需要给予具体指示。
需要大师具体指导
求道者往往无法确定特定情况所需要的静心类型。他可能会对某一类静心完全上瘾,以致难以摆脱这种静心练习所造成的习惯。他看不到其他静心类型的重要性,因而不感兴趣。当然求道者本人可能感到自己在具体方面的缺陷。然而正如良药苦口,对某个具体情况真正必要的静心类型,也往往似乎不合求道者的口味,他不愿采用。在这方面大师的帮助和建议不可缺少。大师对求道者的深层和真正灵性需求的洞悉,绝对胜过求道者对自己的了解。大师通过具体指示,对人格中被忽视的方面提供必要的纠正。
实践出真知
求道者可能起初会对自己需要的静心类型产生抵触,但他看到其真正价值和目的之后就会产生兴趣。只有尝试才能欣赏具体静心类型的真正价值与目的。单靠对静心方式的理论思辨,是不可能发现任何静心类型的价值与潜力的。这种纯粹理论猜测也许会产生一些肤浅效果,但却无法探测静心的真正效用。像其他很多在灵性上重要的事物那样,静心也是在一个人投入之后才充分显示意义,而不是在他试图通过从外面想象来认识它的时候。
静心成功需要决心
要在任何静心方式中取得真正成功,求道者就必须怀着穷究其一切潜力的决心投入。他从一开始就不得有任何保留,而应准备好面对预料之外的意识状态;他还应自愿地遵循静心发展,而不预设任何死板要求。静心的实质在于专一性和排除所有其他的考虑,即便这些考虑具有诱惑力。
大师的指导不可缺
然而,求道者如果自主选择静心类型,而没有大师指导帮助,就可能会走得太远,以致于失去方向而难以恢复。他也许无法转入某个补充性的静心方式,即使绝对必要。若按照大师命令采取静心路线,就能避免上述危险。大师不仅会让求道者在适当的时候停下,还会实际上帮助他摆脱先前静心养成的不良习惯。
说明故事
这方面有个说明故事。有位绝顶聪明的人想体验被绞窒息的感受。他不满足于单纯想象,而要亲身体验。便请来一位朋友协助这项实验。他解释说将会用绳子将自己吊起,当窒息感达到危险极限时就向朋友发信号。他还请求朋友不要在接到预定的信号之前救援。朋友答应了全部条件。于是这个人把绳子系上脖子吊起。然而,当窒息出现时他也失去了知觉,无法向朋友发信号。不过朋友却很明智,看见他已到危险临界点,就越出协定,及时从绞架上把他救下。这个人的性命保住了,不是出于他自身的缜密考虑,而是归功于朋友的英明果断。同样道理,求道者依靠大师也要比依赖自己制定的条件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