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形体与思想形体
思想(意识)是宇宙创造的起因;因为无限智能不思想时,什么都不创造,什么都不体验。无限智能通过纯思想,生产、保存和融化宇宙;通过精与浊思想,体验宇宙。
就这样思想向无限智能生产与显现(原本永恒存在于无限智能的)微想象的精与浊形体。
I、无限智能(帕若玛特玛)作为伊希瓦=创造、维系和毁灭宇宙,但不体验宇宙的无限心。
II、无限智能(帕若玛特玛)作为凡人=体验宇宙,但不创造、维系或毁灭宇宙的无限心。
III、无限智能(帕若玛特玛)作为成道者=既不创造、维系或毁灭宇宙也不体验宇宙,但体验自身的无限心。
因此大我体验意味着无限智能必须保留无限心,但是不创造、维系和毁灭宇宙也不体验宇宙。
无限智能=大知=光明=大有=无限。
想象=无知=黑暗=空无=最有限。
大知完全是无知的反面,
光明完全是黑暗的反面,
大有完全是空无的反面,
智能完全是想象的反面,
无限完全是最有限的反面。
无限智能最初在无形、原始、无意识(超越)状态是无限的,其思想在无形、不工作微状态也是无限的;其想象在无形、未显现、微状态则是最有限的。也就是说,微想象是微状态无限智能的原子。
思想(意识、振动)把形体赋予无限智能的无限无形微思想和最有限无形微想象。
正如思想是想象的反面,无限是最有限的反面;同样无形也是有形的反面,微也是精与浊的反面。
在无限智能的不思想、无意识状态,其无限思想与最有限想象都在无形微状态。思想(振动)把(精与浊)形体赋予思想与想象。然而,因为有形与无形完全相反,所以思想(振动)使无形无限思想成为最有限有形思想,把最有限无形想象变成无限有形想象。
无限智能在(a)作为无形无限智能;
在(b)作为无形无限心(伊希瓦),没有精与浊身体;
在(c)作为有形最有限精与浊心(最有限有形智能);
在(c’)作为有形较不有限精与浊心;
在(d)作为有形无限精和浊心(无限有形智能);
在(e)作为无形无限真心。
因此,无限有形想象(精与浊宇宙)是显现在思想(意识)层面的无限智能(超灵)原子。(该无限原子在无形原始微状态是最有限的。)
但无限智能是永恒无限的。采用形体和发生变化的是其想象(因其思想);想象貌似让思想采用形体和发生变化。(实际上,无论在行动还是在不振动状态,思想都是无限的。)
无限智能的思想在无形原始止息状态(a)无限无形;但在无形状态(b)却(作为创造、维系和毁灭宇宙的伊希瓦)工作;在(c)最有限有形;在(c’)不那么有限有形;在(d)无限有形;在(e)无限无形并工作。
总之,无限智能的思想在(a)(b)(d)(e)无限,在(c)最有限,在(c’)不那么有限。但是
在(a)其无限思想无形并止息;
在(b)其无限思想无形并工作;
在(d)其无限思想有形并工作;
在(e)其无限思想无形并工作。
在(b)工作是创造、维系和毁灭宇宙;在(d)工作是体验宇宙;在(e)工作是体验自身。在(a)(b)(c)(d)(e)都是同一个无限智能;也就是说,智能在所有这些状态都是无限的;只是思想(觉识)或多或少。
无限智能在(a)根本不思想;在(b)无限地思想但却无形体(无宇宙体验);在(c)精与浊地和最有限地思想;在(c’)精与浊地和不那么有限地思想;在(d)精与浊地和无限地思想;在(e)无限地思想(大我体验)。
就这样,如图所示,随着思想开始,无限智能作为无限思想者(b’)生产宇宙;作为最有限思想者(c)体验宇宙;也就是无限智能在(c)扮演最有限心、在思想最有限(几乎零)的精与浊形体。这个最有限思想(原子)的精与浊形体自然是最不完全的;也就是说,无形无限思想成为最有限有形思想(觉识)。
不过在(c)因为思想最有限,因为无限智能处于最有限心状态,有最不完全的有限精与浊形体,所以无限智能把无限的有形想象(有形宇宙)体验成最有限。最有限思想逐渐变得越来越不有限(c’);也就是逐渐达到越来越不有限心状态;因而逐渐地相应获得越来越不那么不完全的精与浊身体,把无限有形想象体验为越来越不有限。
在(d)人类形体中,思想成为无限;无限智能在人类形体中成为无限心;因而有最完全(无限)的精与浊身体,把无限有形想象体验成无限。
无限智能的思想在(b’)创造、维系和毁灭宇宙时,实际上是无限的;在(c)也是无限的;但在(c)思想却获得形体,以体验无限想象形体。但其获得的形体却是最有限的,只能思想(体验)无限有形想象的最有限部分(因为无形无限思想成为最有限有形思想;正如无形是有形的反面,无限是有限的反面;无形最有限想象也成为有形无限想象)。因此,无限智能在(c)因其思想所获得的最有限形体而最有限地思想(宇宙)。虽然在(c)思想无限,但却只能最有限地思想(体验宇宙)。
随着采用越来越不有限的形体,无限思想也能越来越不有限地思想(思想想象、体验宇宙)。在这些形体中,思想虽然无限,却根据用来思想的形体,越来越不有限地进行。在人类形体中,无限思想获得无限形体,因而能够在这个形体中无限地思想(体验宇宙)。
总之,无限思想在(c)因其获得的最有限精与浊形体而成为最有限;在(b)无形无限。在(c)成为最有限的精与浊思想,在(c’)成为越来越不有限的精与浊思想,在(d)成为无限的精与浊思想。在(b)(c)(c’)(d)无限智能是同一个;思想也在并且无限;但是思想根据其获得的形体而变化。通过(c)的最有限形体,无限思想最有限地工作,可以说无限智能在(c)最有限地思想。
狮子比方
假设有一头狮子(代表精与浊宇宙)被锁在紧闭的房间里。你(代表无限智能)要去见(体验)狮子(有形无限想象)。假设首先在房门上打个极小的洞(代表最有限的精与浊身体)。你(无限智能)的眼睛(代表思想、心)有能力看见(思想)整个狮子(无限有形想象);但因洞口极小(精与浊身体最有限),你的眼睛(无限心)只能看见(思想)狮子的极小部分。这是(c)状态。
在此,视力(思想)最有限。虽然你(无限智能)有能力用眼睛(无限思想)看见整个狮子(能够无限地看、有无限的视力或思想),但因洞口极小(心的精与浊形体最有限),你却只能看见狮子的极小部分(无限智能最有限地思想)。
再假设洞口增大(精与浊形体不那么有限);你的眼睛透过洞口看见狮子的更大部分,也就是无限智能的思想体验无限精与浊宇宙(思想无限有形想象)的更大部分。这是(c’)状态。
最后在(d)状态,整个门打开(洞口无限、心获得最完全的精与浊形体);你的眼睛看见整个狮子,也就是无限心无限地思想无限有形想象。你用眼睛看狮子=无限智能用思想(心)思想其想象。在此,
你=无限智能;
看=思想;
狮子=无限有形想象;
眼睛=无限心(思想)。
眼睛比方
嘉姆希德=无限智能
眼睛=无限思想
瞳孔=创世点
影子=无限精与浊想象(宇宙)
镜子=精与浊身体=心的形体
眼闭=思想停止,无意识
睁眼=思想开始,思想在生产状态
闭眼=停止思想,思想在融化状态
眼睁=思想状态,思想在维系状态
眼见=思想,思想在体验状态(或体验影子,或体验嘉姆希德)
嘉姆希德眼闭(无限智能不思想、如酣眠无意识)时,其影子(无限智能的想象)存在于眼睛(无限智能的无限思想、无限智能本身)的最有限微状态。眼闭意味着无限思想不工作(无限智能无意识)。
嘉姆希德睁眼(无限智能开始思想)时,不思想(不工作)的无限思想成为思想(工作)的思想。随着眼睛睁开(随着无限思想开始),在他眼闭时存在于最有限微状态的影子,通过眼睛的瞳孔(通过无限思想的最有限点)显现为无限形体。(嘉姆希德的影子在瞳孔之微状态时最有限,显现为有形状态时就像嘉姆希德一样无限。)
随着眼睛睁开(随着无限思想开始),嘉姆希德将其无形影子(微宇宙、最有限微想象)生成无限形体,从而成为生产者(创造者梵天)。之后嘉姆希德通过睁着眼睛来维系其影子(通过把自身留在无限思想状态来维系无限精与浊想象),从而成为其影子的保护者(维系者韦希奴)。之后嘉姆希德通过闭眼(通过停止无限思想)又把无限有形影子撤回眼睛(撤回最有限无形状态),从而成为其影子(宇宙)的融化者(毁灭者摩诃希)。
睁开眼睛、眼睛睁着状态和闭上眼睛,意味着无限思想的开始、无限思想的继续和无限思想的停止;在所有这三个状态,无限思想都处于工作和无限状态。嘉姆希德在睁眼状态是其影子(宇宙)的创造者,在眼睁状态是维持者,在闭眼状态是毁灭者(毁灭意味着把无限有形影子融化为最有限原始微状态)。在闭眼状态,眼睛做撤回影子的工作(无限思想做融化其想象的工作)。在眼闭状态(思想停止状态),眼睛不工作。
就这样,嘉姆希德的眼睛(无限智能的无限思想)通过睁开做创造其有形无限影子的工作;通过睁着做保护工作;通过闭上做融化工作。(这个有形无限影子在他眼闭时乃是无形最有限状态。)眼睛从、通过并在其瞳孔(噢姆点)生产、维护与融化这个有形无限影子。
最初眼睛从事睁开、睁着和闭合工作时,在这三个状态虽然其视力无限,但却看不见嘉姆希德的影子或者嘉姆希德本人。看不见他的影子,是因为影子有形,而眼睛却无形,没有形体媒介。看不见他本人,是因为眼睛在从事生产、维持和融化其影子的工作(关注他的影子)。不过一旦眼睛睁开(无限智能开始思想、产生影子或想象)并且保持睁着(维持影子),眼睛(心)就获得一个镜子(来看其影子):这是因为眼睛倾向于看影子,其工作关系到影子,其方向乃朝着影子,所以它(眼睛)自然被迫通过接收有形媒介(镜子)来认识有形影子。
在这三个状态,最有限的无形影子(想象)有无限形体;但眼睛(无限思想)却没有镜子(无形体)——尽管其视力无限。在这三个状态,眼睛生产、维系和融化影子,但却不看影子(不体验想象或者说宇宙)。
嘉姆希德的眼睛是无限的,能被用于无限地看。但在这三个状态,他却不用无限眼睛的无限视力看他自身或者他的影子。
要用无形无限眼睛看其(眼睛所生产和维持的)有形无限影子,其眼睛也必须获得有形媒介(形体),以便看(体验)有形影子:因为虽然眼睁时产生影子,但若无镜子来照,怎能看见影子?所以,影子虽被创造和维持,却因镜子不在而不可见。
为了看见无限有形影子,无形眼睛不得不采用有形媒介(形体)——镜子:因为除非把镜子(形体)放在眼睛(心)对面,否则嘉姆希德的眼睛(心)就无法看见(思想)他通过睁眼而生产和维系的有形影子(精与浊想象)。在他眼前放镜子意味着把有形媒介给予无限嘉姆希德有着无限视力的无限眼睛,以便看嘉姆希德的无限有形影子。
这意味着无形无限的眼睛获得有形的形体(镜子)。然而如前所述,无形是有形的反面,无限是最有限的反面;因此最初,无形眼睛获得最有限的镜子媒介,以便看其无限有形影子。通过这个最有限镜子,眼睛最有限地看影子。虽然眼睛睁开时视见无限(虽然思想无限、无限智能无限地思想),但因这个最有限的镜子,对无限有形影子的视见也最有限。(最有限镜子即原子或石形体,即无限智能为思想精与浊想象或宇宙而获得的最有限精与浊形体)。
所以说,在这个(石形体)状态,眼睛的视见最有限(精与浊视见、影子视见最有限,尽管实际上无限);因此嘉姆希德(无限智能)处于最有限视见(思想)状态。换言之,通过最有限的镜子,具有无限视力的眼睛看见反映在镜子上的无限有形影子的最有限部分。(例如,看见嘉姆希德头发尖端。)
之后嘉姆希德的眼睛继续获得越来越不有限的镜子,从而通过这些镜子,越来越不有限地看见其无限有形影子,也就是看见其反映在越来越大镜子上的无限有形影子的越来越大部分。(例如,先后看见整个头、从头到胸、从头到膝——相当于金属形体、植物形体、动物形体。)
在这些状态,嘉姆希德(无限智能)也是无限的,其眼睛的视力(思想)也无限。但因放在眼睛前面的越来越不有限的镜子(精与浊形体),他在这些镜子中看见其无限有形影子变得越来越不有限。他越来越不有限地看,因而在这些有越来越不有限镜子(金属、植物、动物形体)状态,对自身影子的视见越来越不有限(这是因为镜子,否则他实际上能够无限地看)。
最终嘉姆希德的眼睛(心)获得无限镜子(人类形体),并通过镜子,从头到脚看见(体验)自身的整个无限有形影子(整个精与浊宇宙)。在人体状态,嘉姆希德的视力就像从前那样无限,也就是能用眼睛无限地看。现在因为获得能够看见无限有形影子(整个影子)的无限媒介(精与浊形体),所以视力无限,他(无限智能)也处于无限地视见(思想)状态。不过,虽然他在这个(眼睛有无限镜子、人体作媒介的)状态能够无限地看,但是因为媒介(镜子、人类精与浊身体),他依然看不见无限真我;只看见反映在镜子上的无限有形影子。
现在充分描述人类形体。嘉姆希德眼闭(无限智能思想止息)时,看不见自身也看不见影子。也就是他眼睛闭着时,看不见反映在镜子上的影子(由于影子因他闭眼而被撤回最有限微状态),可以说镜子被置于一旁。他睁开眼睛(产生并维系影子)时,通过最完美的镜子(精与浊人体)看见其无限有形影子。他眼睛闭上时,镜子仍在,却不被利用,可以说被置于一旁并被遗忘。但眼睛睁开时,因为镜子在,他在镜子上看见影子。嘉姆希德看见自身的无限有形影子=无限大我体验精与浊宇宙=无限智能思想无限精与浊想象:这都归因于镜子(精与浊身体)。
嘉姆希德要看自身,就必须不看影子。如前所述,他眼闭时看不见影子;眼闭着怎能看见自身?所以他必须眼睛睁着但又不看影子(只有这时才能看见自身)。这种睁着眼睛不看影子只能发生在眼睛(心)不用镜子(精与浊身体)时;只能发生在镜子不在并被置于一旁时(如在酣眠中形体被置于一旁并被遗忘);只能发生在业相消失时:因为是业相把一个又一个新镜子放在眼睛前面(是业相把一个又一个新精与浊形体赋予无限心或者说无限思想);通过这些镜子,嘉姆希德的眼睛相应地看见自身影子。只要业相存在,镜子就一定会按照业相被放在眼睛前面。
因此,要忘掉镜子,或者说即使眼睛睁着也不用镜子看影子(把镜子置于一旁),就必须没有业相。嘉姆希德的眼睛看影子(体验宇宙)是因为镜子(精与浊身体)。若无镜子,怎见影子?随着眼睛睁开,影子(宇宙)可能产生并且可能存在;但若没有镜子,眼睛即便睁着也看不见影子(宇宙)或者嘉姆希德本人。看影子取决于镜子;镜子存在归因于业相。
眼睛从事睁开、睁着和闭合工作时(进行创造、维系和融化影子的工作时),看不见嘉姆希德或者其影子。眼睛从事看影子的工作时,不从事生产、维持和融化影子或者看嘉姆希德的工作。眼睛从事看嘉姆希德的工作时,不从事生产、维持和融化影子或者看影子的工作。就这样,有同样无限视力的同一个眼睛,在同一个时间,分别从事三种不同工作:
1、生产、维持和融化嘉姆希德的影子;
2、看嘉姆希德的影子;
3、看嘉姆希德。
因此大我体验意味着嘉姆希德必须睁着眼睛但却不看影子(尽管在创造者和维系者状态,通过睁开眼睛而产生了影子)。换言之,无限智能必须在思想状态但不思想其想象,必须没有镜子,必须摆脱(制造镜子的)业相。总之,嘉姆希德眼闭时看不见自身。眼睛睁着时,若(因业相)对面有镜子,他则看见自身影子而非自身。但若无镜子(无业相),他就不看影子而看自身(尽管他在梵天状态通过睁眼而产生了镜子)。
嘉姆希德的眼睛(无限心)获得无限镜子(精与浊形体)之后,接着获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无限镜子(精与浊形体)。
嘉姆希德(无限智能)获得眼睛(思想)对面的无限镜子(精与浊身体)之后,通过镜子看见(体验、思想)其无限有形影子(宇宙、想象)。对影子(宇宙)的视见(体验)产生印象(业相);印象附着于他的眼睛(无限心、无限思想)。
嘉姆希德的眼睛看=无限(智能的)心思想。
嘉姆希德、眼睛和见都是同一个。
一个无限镜子失效时,另一个镜子根据眼睛通过上一个镜子看时获得的印象,出现在眼睛前面。眼睛现在根据用上一个镜子看时获得的印象,用这个新镜子看。通过这个新的无限镜子,嘉姆希德从头到脚看见(体验)自身整个无限影子(宇宙),但是从不同方面,根据眼睛(心)接收的新镜子(精与浊形体)来看。这个新镜子又取决于眼睛通过上一个镜子(精与浊形体)获得的印象(业相)总和。每一次镜子失效,嘉姆希德的眼睛就根据印象继续获得新镜子。这些印象是眼睛通过上一个镜子看影子时获得的,并迫使眼睛接收对面的新镜子,以便根据印象的颜色来看影子。
就这样,眼睛根据所接收的镜子(精与浊形体)来看自身的影子(体验宇宙)。根据附着于眼睛的以往印象,这些镜子被放在眼睛对面。在这些(人类形体)情况中,眼睛根据其每次获得的不同无限镜子,不同地看(体验)同一整个影子(宇宙)的不同方面。(眼睛获得的每一个不同镜子都取决于通过上一个镜子获得的印象总和。)
只要业相继续存在,嘉姆希德就会继续获得镜子,从而继续睁着眼睛,通过不同的镜子,看其影子的不同方面;也就是在心思想时对宇宙进行各种无数体验。要让他在眼睛睁着时停止看影子,从而看自身(让无限智能在思想时停止体验宇宙、停止思想想象,从而思想自身),业相就必须消失,以便让镜子对眼睛不复存在(即使在眼睛睁着的时候)。
所以,变化(生死、转世)、消失和出现的都是镜子(身体),不是眼睛(心、思想),也不是嘉姆希德(无限智能)。
同一个无限智能在思想时是无限心。
嘉姆希德是无限的,其眼睛也是无限的。镜子变化与消失,身体出生与死亡,因而不真实。影子只是实在的影子,也不可能真实。想象即便有无限形体,也毕竟是想象。影子在原始状态最有限,几乎不存在。
嘉姆希德及其眼睛一体而真实,镜子和影子虚假。眼睛(无限思想)属于嘉姆希德(无限智能),因而同嘉姆希德一体。嘉姆希德及其眼睛(无限智能及其无限思想)是一个而非两个。嘉姆希德一直是真实的。眼闭时,嘉姆希德不是眼睛(无限思想停止时,无限智能不是无限思想)。眼睁时,嘉姆希德是眼睛(无限地思想时,无限智能是无限思想)。嘉姆希德眼睁时成为眼睛;眼闭时什么都不看(无限智能在思想停止时什么都不思想)。嘉姆希德睁着眼看影子,是虚妄地看(无限智能在思想状态思想想象时,是虚妄地思想)。嘉姆希德睁着眼不看影子而看自身时,是真实地看(思想)。
I、同一个嘉姆希德眼闭时什么都不看。眼睛(在此也指嘉姆希德的视力)无限,但是处于不工作、闭合状态。
II、同一个嘉姆希德随着眼睛睁开与闭合,生产、维系和融化影子。眼睛(在此也指嘉姆希德的视力)无限,其生产、维系和融化影子的工作也无限。
III、同一个嘉姆希德(大我)睁开眼睛时,最有限地和越来越不有限地看影子。眼睛(在此也指嘉姆希德的视力)无限,但因最有限和越来越不有限的镜子(媒介),其看影子的工作变得最有限和越来越不有限。
IV、同一个嘉姆希德眼睛睁着时无限地看其影子。眼睛(在此也指嘉姆希德的视力)无限,看影子的工作也因无限的媒介而无限。
V、同一个嘉姆希德眼睛睁着时看自身。眼睛(在此也指嘉姆希德的视力)无限,(看自身的)工作也无限。
视力(眼睛、嘉姆希德)一直是无限的;但在(I)其工作是零,在(II)(IV)(V)其工作无限,在(III)其工作最有限和越来越不有限。
是同一个嘉姆希德眼闭或者眼睁(同一个嘉姆希德睡、梦或者醒)。是同一个无限智能不思想、思想、精思想、浊思想或者思想自身。无限智能里没有变化。变化发生在思想状态。也就是说,思想总是同一个无限思想,变化发生在工作或者不工作状态;工作时则根据怎样工作而变化。
总之,嘉姆希德、眼睛和看皆一。看的不同取决于怎样看。无限看不工作意味着嘉姆希德眼睛闭着。是嘉姆希德成为无限眼睛或者无限看;也是嘉姆希德成为“非眼”和“不看”。只有嘉姆希德(大我、无限智能)真实无限,不灭不变,永恒不分,始终一体;但因媒介(镜子、形体、身体)变化,而似乎(只是幻觉)成为最有限、越来越不有限或者无限。
因此其眼睛的镜子(精与浊身体)及其影子(精与浊宇宙)是虚妄、变化、可灭、可分的。嘉姆希德始终是一体、无限、永恒的——无论看还是不看,无论最有限地或者无限地看影子或者看自身。
不看的是同一个嘉姆希德;(通过最有限、较不有限或无限镜子)看其影子或者看其自身的也是同一个嘉姆希德。嘉姆希德不看意味着眼睛处于不看状态。
因此嘉姆希德=无限眼睛
无限智能=不思想的无限思想
无限心=思想的无限思想
在伊希瓦状态,嘉姆希德眼睛睁着,视力无限,眼睛对面没有镜子(不看影子也不看自身)。之后在凡人状态,嘉姆希德眼睛睁着,视力无限,眼睛对面有镜子(看影子但不看自身)。最后在成道者状态,嘉姆希德眼睛睁着,视力无限,眼睛对面没有镜子(不看影子而看自身)。
在石形体也就是在最初状态,嘉姆希德睁开眼睛,并随着睁眼而生产和维持其影子——此乃伊希瓦状态。由于视力无限,嘉姆希德随着睁眼而能看自身(这是他最初睁眼的原因——想看自身)。然而睁眼欲望乃其第一个业相。这个业相立刻把镜子(精与浊形体)放在眼睛前面。如前所述,这个镜子是最有限的(因为无形是有形的反面,无限是最有限的反面)。通过镜子,嘉姆希德最有限地看自身影子。就这样,随着眼睛睁开,虽然其视力无限,但是业相却把镜子给予它(眼睛),使之看见影子——此乃最有限精与浊心状态。(眼睛为看自身而睁开,且视力无限;但是睁眼这个行为却制造业相,让眼睛立刻获得媒介。
在凡人形体中,嘉姆希德睁开眼睛,并随着睁眼而生产和维持其影子——此乃伊希瓦状态。在这个状态,由于视力无限,且没有镜子,嘉姆希德应该能够看见自身。然而在他睁眼的同时,业相立刻把无限镜子放在他眼前,使他看无限影子而非真我——此乃无限精与浊心状态。他睁眼是为了看自身;随着眼睛睁开,视力无限;但是随着他睁眼,宇宙也被显现(最初无限视力也与影子有关),业相立刻把镜子放在他眼前,使他通过镜子看。
在成道者形体中,嘉姆希德睁开眼睛,并随着眼睛睁开而生产和维持其影子——此乃伊希瓦状态。在这个状态,由于视力随着其睁眼而无限,眼前也没有镜子,所以他能够看自身。由于没有业相,所以(在眼睛睁开并且生产和维系影子之后)没有在他眼睛前面放镜子,他自然地用无限视力看无限大我——此乃成道者状态。
第一个睁眼愿望制造了第一个业相。从此之后,业相让眼睛睁开,看业相的精与浊形体。最初在第一个形体中,眼睛睁开,制造业相(欲望使之睁开,这是其第一个业相)。在人类形体中,业相使眼睛睁开。在成道者形体中,眼睛自己睁开,没有任何业相使之睁开与睁着。
无限智能含有无限思想与最有限想象。当思想开始时,最有限的微想象采用无限的精与浊形体,无限的思想采用最有限的精与浊形体。就这样,随着思想开始,无限智能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把想象的最有限微形体生产为无限精与浊形体,把思想的无限微形体生产为最有限精与浊形体——此乃无限心创造者状态;另一个是通过最有限的精与浊思想(形体),体验无限的精与浊想象(因为无限智能能够通过思想的形体来思想想象、体验有形想象、体验想象的形体)。
因此无限智能作为无限心,把思想与想象的微形体生成(石、植物、动物和人类的)浊形体;作为(在石中最有限、在植物中较不有限、在动物中更不有限、在人类中无限的)精与浊心(妄心),通过思想的精与浊形体,体验想象的精与浊形体。
无限智能作为梵天,生产精与浊无限想象;作为韦希奴,保护这个有形无限想象;作为石头、植物、动物和人类,最有限地,较不有限地,更不有限地和无限地体验这个无限想象。通过思想的形体,无限智能体验想象形体(因为体验想象意味着思想想象)。就每一个(比如石头、植物、动物和人类)形体而言,随着思想开始,无限智能把最有限的想象生产、维系和融化为无限的精与浊形体;但却是生产、维系和融化思想的最有限、较不无限、更不无限和无限形体。
随着思想开始(进入梦与醒状态),无限智能作为创造者,首先同时生产两样事物:
1、把最有限的微想象生产为无限的精与浊形体;
2、把无限的微思想生产为最有限的精与浊形体。
在生产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创造者、梵天、无限心状态。
其次(在梦与醒状态),无限智能维系这两样事物:祂所创造的无限精与浊想象形体和最有限的精与浊思想形体。(在梦状态维系最有限的精思想形体和无限的精想象形体,在醒状态维系最有限的浊思想形体和无限的浊想象形体。)在维系这两样东西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维系者、韦希奴、无限心状态。
之后,在这个被维系状态(梦或醒状态),无限智能通过最有限的精与浊思想形体,体验无限的精与浊想象。在梦状态通过最有限的精思想形体,体验无限的精想象形体;在醒状态通过最有限的浊思想形体,体验无限的浊想象形体。在这种情况下,无限智能处于无限精与浊想象的最有限体验者状态、最有限妄心状态、最有限精与浊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从醒到梦和从梦到酣眠)融化这两样事物:无限精与浊想象形体和最有限精与浊思想形体。在融化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融化者、摩诃希、无限心状态。
石头例子
现在考察无限智能在石形体中的觉醒、醒着和入睡状态。对想象的生产、维系、融化与体验各有两个状态:(I)从酣眠到梦和从梦到醒;(II)从醒到梦和从梦到酣眠。
这两个状态详解如下:
就石头而言,在(I)从酣眠到梦状态,宇宙的产生、维系和毁灭:
随着无限思想的微弱开始(从无意识、不思想酣眠状态下降到有微弱意识、部分思想的梦状态),无限智能首先同时生产两样事物:(1)把最有限微想象生产为无限精形体;(2)把无限微思想生产为最有限精形体——此乃从酣眠下降到梦状态,从微下降到精形体。在生产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创造者、梵天、无限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维系这两样事物:想象的无限精形体和思想的最有限精形体——此乃留在梦状态。在维系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维系者、韦希奴、无限心状态。无限智能通过思想的最有限精形体,体验无限精想象——此乃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无限智能处于无限精想象的最有限体验者状态、最有限妄心状态、最有限精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融化这两样事物:无限的想象精形体和最有限的思想精形体。也就是把无限精想象融化为最有限微想象;把最有限精思想融化为无限微思想——此乃从梦状态到酣眠状态。在融化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毁灭者、摩诃希、无限心状态。
就石形体而言,在(II)从梦状态到醒状态,对宇宙的生产、维系、体验和毁灭:
随着无限思想的完全开始(从有微弱意识、部分思想的梦状态下降到有充分意识、充分思想的醒状态),无限智能首先同时生产两样事物:(1)把想象的无限精形体生产成无限浊形体;(2)把思想的最有限精形体生产为最有限浊形体(从精到浊)——此乃从梦状态下降到醒状态。在生产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创造者、梵天、无限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维系这两样事物:想象的无限浊形体和思想的最有限浊形体——此乃留在醒状态。在维系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维系者、韦希奴、无限心状态。
之后,在这个被维系状态(醒状态),无限智能通过思想的最有限浊形体,体验无限浊想象——此乃体验浊宇宙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无限智能处于无限浊想象的最有限体验者状态、最有限妄心状态、最有限浊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融化两样事物:无限浊想象和思想的最有限浊形体;也就是把无限浊想象融化为无限精想象;把最有限浊思想融化为最有限精思想——此乃从醒状态到梦状态,从充分意识(充分思想)到部分意识(微弱思想)。在融化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毁灭者、摩诃希、无限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维系(其从浊融化为精的)无限精想象和最有限精思想。现在无限智能再次处于维系者、韦希奴、无限心状态;再次通过最有限的精思想,体验无限的精想象;再次处于最有限精心、最有限妄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融化这两样事物:把无限精想象和最有限精思想融化为微形体(最有限微想象和无限微思想)。
就这样,作为创造者(梵天),无限智能扮演从酣眠到梦和从梦到醒两个角色:把微思想和微想象形体生产为精形体;把其精形体生产为浊形体。
作为维系者(韦希奴),无限智能扮演梦状态和醒状态两个角色:从酣眠到梦——在梦状态维系;从梦到醒——在醒状态维系;从醒回到梦——在梦状态维系。也就是说,在梦状态维系思想与想象的精形体;在醒状态维系思想与想象的浊形体。
作为毁灭者(摩诃希),无限智能扮演两个角色:从醒状态到梦状态;从梦状态到酣眠状态;也就是把思想与想象的浊形体融化为精形体;把其精形体融化为微形体。
人类例子
人类情况亦然。唯一的区别是:思想在石形体状态最有限;思想在人类形体中无限。
就人类形体而言,在(I)从酣眠到梦状态,宇宙的产生、维系、体验和毁灭:
随着无限思想的微弱开始(随着从无意识、不思想酣眠状态下降到有微弱意识、部分思想的梦状态),无限智能首先同时生产两样事物:(1)把最有限微想象生产为无限精形体;(2)把无限微思想生产为无限精形体——此乃从酣眠下降到梦状态(从微到精)。在生产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创造者、梵天、无限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维系这两样事物:想象的无限精形体和思想的无限精形体——此乃梦状态(留在精)。在维系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维系者、韦希奴、无限心状态。
之后,在维系状态,无限智能通过思想的无限精形体,体验无限精想象——此乃梦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无限智能处于无限精想象的无限体验者状态、无限妄心状态、无限精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融化这两样事物:想象的无限精形体和思想的无限精形体;也就是把无限精想象融化为最有限微想象,把无限精思想融化为无限微思想——此乃从梦状态到酣眠状态(从精到微)。在融化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毁灭者、摩诃希、无限心状态。
就人类形体而言,在(II)从梦状态到醒状态,对宇宙的生产、维系、体验和毁灭:
随着无限思想完全开始(从有微弱意识、部分思想的梦状态下降到有充分意识、充分思想的醒状态),无限智能同时生产两样事物:(1)把想象的无限精形体生产成无限浊形体;(2)把思想的无限精形体生产为无限浊形体——此乃从梦状态下降到醒状态(从精到浊)。在生产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创造者、梵天、无限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维护这两样事物:想象的无限浊形体和思想的无限浊形体——此乃留在醒状态。在维系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维系者、韦希奴、无限心状态。
之后,在这个被维系状态(醒状态),无限智能通过思想的无限浊形体,体验无限浊想象——此乃在醒状态体验浊宇宙。在这种情况下,无限智能处于无限浊想象的无限体验者状态、无限妄心状态、无限浊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融化这两样事物:无限浊想象和无限浊思想;也就是把无限浊想象融化微无限精想象,把无限浊思想融化为无限精思想——此乃从醒状态到梦状态,从充分意识到部分意识,从充分思想到部分思想(浊融化为精)。在融化这两样事物的时候,无限智能处于毁灭者、摩诃希、无限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维系(其从浊融化为精的)无限精想象和无限精思想。再次处于维系者(韦希奴、无限心)状态。再次通过无限精思想,体验无限精想象。再次处于无限精心、无限妄心状态。
之后,无限智能融化这两样事物:把无限精想象和无限精思想融化为微形体(最有限微想象和无限微思想)。
在酣眠中(在思想与想象的微状态,在思想处于无限微状态和想象处于最有限微状态,在把精想象和思想融化为微形体之后),无限智能既不创造、维系、毁灭想象与思想形体,也不通过思想(的形体)体验想象(的形体)。
从酣眠到梦状态,无限智能把思想与想象的微形体生产(创造)为精形体。
之后维系这些思想与想象形体(维系者)。
之后通过精思想体验精想象(体验者)。
之后把思想与想象的精形体生产为浊形体(创造者)。
之后维系思想与想象的浊形体(维系者)。
之后通过浊思想体验浊想象(体验者)。
之后把思想与想象的浊形体融化为精形体(毁灭者)。
之后维系思想和想象的精形体(维系者)。
之后通过精思想体验精想象(体验者)。
之后再次把思想与想象的精形体融化为其原始微形体(毁灭者)。
总之,作为梵天(创造者),无限智能扮演两个角色:(1)从酣眠到梦,(2)从梦到醒;也就是(1)把思想与想象的微形体生产为精形体,(2)把思想与想象的精形体生产为浊形体。
作为韦希奴(维系者),无限智能扮演(1)梦状态(思想与想象的精形体)和(2)醒状态(思想与想象的浊形体)两个角色。也就是就从酣眠到梦(从微到精)而言维系;就从梦到醒(从精到浊)而言维系;就从醒回到梦(从浊到精)而言维系。
就这样,无限智能两次创造和两次融化,三次维系,从而三次体验想象与思想的形体。
作为摩诃希(毁灭者),无限智能扮演两个角色:(1)从醒到梦和(2)从梦到酣眠;也就是(1)把思想与想象的浊形体融化为精形体,(2)把思想与想象的精形体融化为微形体。
实际上,在原本状态,宇宙(想象)乃原子,思想乃无限;但在想象与思想获得形体时,想象(微宇宙、无形原子)成为无限,思想(无形无限)成为原子。所以说同一个无限智能存在于最有限心状态与无限心状态。
在人类形体中,思想(如在微状态)是无限的。但在人类形体中,思想运作;在微状态,思想止息。在这个人类形体中,无限智能无限地思想,业相却使之妄想。业相让虚妄性附着于无限思想;虚妄性使之妄想,把自身想作有限(尽管实际上思想在原始微状态无限,在人类形体也无限),把(实际上在微形体中最有限的)宇宙想作无限。业相(虚妄性)消失时,无限思想留下;无限智能无限地思想,思想自身,处于无限真心状态。同一个无限智能在无数个体有限和无限妄心状态,体验宇宙(体验浊与精客体),在真心状态体验自身。
海洋比方
无限智能=海洋不运动。
普遍无限海洋运动=普遍思想、普遍自性、普遍我、伊希瓦。
具有不完全和完全泡沫的个体水滴运动=有限和无限水滴运动=有限和无限个体妄我、虚妄自性、妄心。
无限水滴=水滴无限地思想=人类形体中的思想:在此精与浊身体无限;要么思想无限有形想象,要么思想真我;运动的无限水滴要么是真我(不在泡沫状态),要么是妄我(有泡沫形体)。
运动的水滴通过自身小泡沫体验普遍泡沫,因而把自身体验为小泡沫=妄我;运动的水滴把自身体验为海洋=真我。
在一个海洋中有无数水滴;每个水滴都在海洋里意味着海洋。事实上,每一个个体水滴都是海洋本身。那些不运动的水滴是无限智能海洋的水滴。那些运动并(因业相而)获得一个又一个泡沫且体验泡沫的水滴,是无限妄我海洋的水滴。那些运动但无泡沫并把自身体验为海洋的水滴,是无限真我海洋的水滴。
智能海洋、妄我海洋和真我海洋并非不同的海洋,而是同一个海洋的不同“态度”。同一个智能妄想时是妄我,真想时是真我。
有限水滴(有着有限泡沫的无限个体水滴)运动时=有限妄我=有限妄想;也就是说,个体无限智能(无限智能海洋的水滴)有限地思想,思想有限的想象,在精与浊身体有限的其他(非人类)形体中思想。
因此那些酣眠的心(思想)是不运动的水滴。
同时可能有醒着体验浊宇宙的水滴,这些是运动并体验浊泡沫的水滴。
同时也可能有做梦的水滴,这些是体验精泡沫的水滴。
同时可能有在醒状态做梦的水滴,这些是有意识地体验精泡沫的水滴。
同时可能有在酣眠中醒着(体验大我)的水滴,这些是运动却无泡沫的水滴。
总之,在同一个海洋中有无数不运动、既不体验泡沫也不体验海洋的水滴(酣眠状态、无意识状态);有无数运动、却精或浊地体验泡沫、而不体验海洋的水滴;有无数运动并把自身体验为无限海洋的水滴(在醒状态的酣眠状态、超意识状态)。这些是无数的成道者。这些水滴个个都是无限但却个体的海洋。佛陀是无限海洋并且如此体验自身。耶稣、琐罗亚斯德、克利须那,穆罕默德、赛巴巴等等也同样;也就是说,这些水滴个个都是同一个无限海洋,个个都如此体验,但却个体地体验。所有这些水滴都在同一个海洋里;但有些知道自身是海洋,有些却认为自身是泡沫,有些不知自身是海洋也不知自身是泡沫。
真人=运动但无泡沫、并且知道自身是海洋的水滴(有泡沫也只是为了打破其他水滴的泡沫、为了履行拯救他人的责任)。无泡沫意味着不通过泡沫体验泡沫(也可能为了拯救世界而有泡沫)。
凡人=运动但有泡沫、并且认为自身是泡沫的水滴。
因此在同一海洋里,在同一个时间,有把自身当作泡沫的运动水滴;有把自身当作海洋的运动水滴;有根本不运动的水滴;有把自身当作精与浊泡沫的运动水滴。
在同一个海洋里,有无数什么都不体验的水滴;有无数把自身体验为海洋的水滴;有无数体验浊泡沫(并藉此体验普遍浊泡沫)的水滴;有无数在梦或醒状态体验其精泡沫(并藉此体验普遍精泡沫)的水滴。但每一个水滴实际上都是无限海洋(无限智能)。
总之,一切都是同一个无限大我的一分子(水滴),每一个都是同一个无限大我。但是有的酣眠,有的醒着,有的做梦,有的在醒状态做梦,有的在醒中酣眠状态。换言之,有的什么都不体验;有的体验浊宇宙;有的体验精宇宙;有的体验层面,有的体验自身。全都是在不同形体和状态,扮演不同角色的同一个无限大我。
每一个都是同一个无限智能;但是有的根本不思想,有的思想浊想象,有的思想精想象,有的思想自身。全都是同一个海洋里的水滴扮演众多不同角色,每一个水滴都在海洋中。海洋向水滴宣告:“你不异于我,我不异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