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美赫巴巴茶会讲道集发布于 2022年8月16日

1926年5月31日  周一  美拉巴德

【在赫兹拉·巴巴简学校的茶会期间,巴巴对在场的全体满德里授述以下语录。

——编者】

pastedGraphic.png

【图3注解:这篇语录的原稿没有提供图表。由于此处的椰子比喻易于视觉解释,而且献椰子在印度教奉爱派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为很多印度人所熟悉,所以美工编辑组决定在此插图说明。】

椰子的哲理含义

椰子被认为是圣果,在很多宗教仪式尤其印度教仪式中都有一席之地。除了仪式用途外,这种水果通常被献在圣人和古鲁的足前——不仅他们自己的弟子和跟随者这么做,就连偶尔拜访或达善者也这么做:这又是印度教中特别盛行的习俗。不过,在向圣人高道献椰子者当中,又有多少人了解这种做法背后的重要含义和深刻哲理呢?

按照师利的解释[注:《讲道集》中用师利称呼美赫巴巴],椰子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三个外层和内部汁水。各自的含义如下:

1、最外纤维层=浊体

2、外层硬壳=精体

3、内核=心

4、汁=成道

一般来说,从椰子中取汁的过程有四个步骤。

首先、去除外纤维层。

其次、打碎硬壳。 

第三、切开或打破内核。

最后、从核内取汁。

这些为大众常用的方法是逐步而缓慢的。但在紧急情况下,比如在某些正式和神圣场合需用洒椰汁表示吉祥时,则要用粗暴的手段打破整个椰子及其所有外层——往墙上或地上使劲砸,一下子打开椰子。这些是有关取椰汁的外部、物质、世俗行为。

我们现在谈谈跟开椰子过程有关的灵性含义。首先,打开椰子的目的是从壳内取汁水或者核肉;采用不同的步骤也是为了这些目的。这是有关献椰子的外部世俗表现和外层意义。但其内在含义和灵性表现可以说是证悟大我。若用取椰汁这个物质行为来代表灵性上的证悟大我,那么这个过程有如下四个阶段:

1、可把去除最外纤维层的过程比作脱离整个人体的各个物质组成部分。[注:此处指一个人从浊层面到精层面前进时脱离对肉身的意识,而不是指一般死亡时实际脱离肉身。]

2、成功地“去除”浊体(也就是停止浊体活动)会激活精体。可将此比作(完全切除和撕掉纤维层之后)暴露出椰子的木质硬壳。

3、当浊体和精体都被去除后,留下的心开始行动。灵性过程的这个阶段相当于纤维层被切除和硬壳被打开之后,椰子内的白色软核肉被暴露出来。

4、心的运作止息将人提升至上帝状态。同理,在物质层面打开或切开内核便得到甜椰汁。

让我们再更具体地解释一遍这四个阶段。

首先,必须去除浊体部分——这是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可把去除每一根纤维比作逐个割断和摧毁物质摩耶的无数特性。总体来看,即使我们将拔除一根纤维等同于消除整个人身(在死亡时身体毁灭),但是从这个身体和前生也会有新的生命一次次地产生,正如在旧纤维被拔除和消灭后也会有新纤维一次次地长出。这是因为摩耶(也就是业相)依然以内外两层皮的形式存在着。

其次,必须去除外层硬壳(这个去除过程始于浊体离开和精体开始工作之后)。也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各种瑜伽(静心、专注、三昧等等)开始发挥作用。

第三,必须打破并丢弃代表最内形体的核肉;也就是说,心必须停止运作。完成这一步之后——

第四,涌出椰汁,也就是证悟成道。

简言之,为了成道,就要逐渐或者一下子去除所有三个外层——浊、精和心体。

一般来说,去除椰子的三个外层,如同浊、精和心体的脱落,是一步步逐渐完成的。大多数情况下,在达到最终成道目标之前,脱离三体——尤其是心体——的过程不仅需要数世纪,而是需要千秋万载。

只有赛古鲁才有能力在眨眼之间,一下子赐予证悟——我们将这个行为比作强力一击打碎整个椰子。他在顷刻之间毁灭(在此被比作椰子内外三层皮的)摩耶和心。因此,你们要全心全意地臣服于古鲁!向圣人或赛古鲁献椰子表示贡献者将身体和灵魂的绝对臣服。所以,要让那些向圣人献椰子的人都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含义,并且全心全意地向古鲁臣服。

成道之路

据圣哲所言,成道之路有如下三条。

第一条道路最快捷和容易。那就是伴随圣人(Sat-saṅgam)生活。这要求除了伴随之外,还要按圣人的命令履行服务。这条道路可被比作特快专列。

第二条道路是在没有(能够提供最容易道路的)古鲁亦即灵性导师的情况下,全心全意地持念神名并且尽己所能为人类服务。这条道路就好比是客运列车。

第三条(也是在没有古鲁或者说灵性导师的情况下遵循的)道路更加漫长与艰辛。那就是全心全意地而不是机械地严格遵守夏里亚特(宗教律法)的所有教条和规定;一个人应当忠实地履行这些律法的规定。这条道路就好比是货车。

除了这三条别无它路。那些找不到任何一条道路的人注定会保持原状,漫无目的地久久四处飘零。同时,从灵性角度来看,他们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原地不动,毫无进展。

正是为此原因——也就是为了让人类大众免遭这种令人痛心的必然境地,大师、阿瓦塔和先知们才教导了夏里亚特(第三条道路),因而以宗教的名义提供了极佳的规定和法则——能够指引全世界各阶层的亿万大众普遍改善行为的规则。这些以宗教的名义制定的规则能够很容易被很多人领会、理解和恭敬地实践。

然而对自己的弟子——这些幸运者,大师则是带领他们走第一条路,也就是最快捷容易的特快专列。就这样大师将证悟赐予弟子,将他们从不断的生死循环中解放出来。不过,这种证悟珍宝仅仅给予极少数的人——内圈弟子。 

对其他人,也就是那些能够遵循信爱和服务之道(bhakti和sevā mārg)的外圈信徒,大师则给予特殊教导,从而让他们做好准备;而把宗教的基本原则和夏里亚特留给普通大众。

大师教导的深刻哲理

这些大师和阿瓦塔教导的哲理是多么美好!充满怎样的深刻含义!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圣线仪式(kastī),印度教徒的巴赞唱颂(tāl-bhajan),伊斯兰教徒的礼拜(namāz)其实都是消除业相的良方——因为业相是成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琐罗亚斯德教徒圣线的哲理含义

就拿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圣线仪式为例。圣线上的三个结代表琐罗亚斯德教的三个精华教义:善思、善言和善行。甩圣线的深层哲理和内在意义是什么?有谁知道其真实含义?

从物质角度来看,甩圣线是为了甩掉线上积聚的尘埃。这是外在意义和外部表现。

从宗教角度来看,甩圣线表示击掉恶魔亦称撒旦(一切邪恶的化身)的脑袋;也就是赶走所有的恶念、恶言与恶行。这是宗教教义的精神表现。

从灵性上讲,甩圣线则意味着消除在上一次和这一次甩圣线的间隔期积聚的业相。那么这些业相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

业相是我们的思想、言语和行为的直接结果,是吉兀阿特玛每时每刻都在积累的东西。正如电影中一个举手就需要许多画格来捕捉从下往上举手时的不同动作,同样也有大量的业相每时每刻都在形成。一个人要摧毁两次甩圣线的间隔期所积累的大量业相(不只是上述物质意义上的甩掉尘埃),就应当贯彻甩圣线的行为——如果他明白其中深意,诚心诚意地做圣线仪式的话。否则,即使举行千百遍圣线仪式——甚至加上纯粹出于习惯或一时兴致而机械地念叨长篇祷文——也绝对是无济于事。一天只做一次圣线仪式——至少这么多——但要真诚地做,也会给你带来很好的结果,胜过千万遍毫无诚心的空洞仪式。所以说,甩圣线祈祷旨在割断和摧毁业相。这种仪式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

印度教徒的巴赞唱颂和伊斯兰教徒的礼拜

同样道理,印度教徒的巴赞唱颂和伊斯兰教徒的礼拜,都是让我们一心专注于同神结合这个唯一理想的手段;这些由圣人们提供的做法显然都是为了让我们把心从世俗烦恼上转移到专注独一上主。若怀着这种意图——也就是一心一意地想着神——来做巴赞或礼拜,那就是名副其实的祈祷;否则,就只是闹剧而已,不比演习好多少。你可以喊着“图克拉姆,图克拉姆!”跳来跳去,就算跳上千百年也不管用。靠这些方法,你对图克拉姆是谁和是什么连影子都摸不着。因为天神或圣人要求的不是上蹿下跳、高歌低吟和疾缓摇铃的巴赞唱颂。需要的是你的信爱,不是要你一边胡闹和机械念叨,一边念念不忘世俗追求。简言之,这些时不时的甩圣线,这些巴赞唱颂击钹摇铃,这些一日多少次礼拜祈祷——我们在当今世界上看到的所有这些情况——可以说全是为了夏里亚特和表演,不是对神的义务而是对夏里亚特的义务,实际上心里早把神抛到了九霄云外。

再拿典型的琐罗亚斯德教徒为例,他在每天做祈祷时会常常被发现在计算冗长的祷文还剩几页才能念完——这说明他一心只想结束这种“念念有词”的无聊任务。他认为自己这是在为神做,事实却恰恰相反,他这么做是为了夏里亚特和显示,为了给内心某种冷漠安慰:自己做了祈祷,履行了对神的义务。我们有多少次看到,帕西牧师一边做圣线仪式念祷文,一边向街头小贩打听蔬菜等等的价格?我们又是多么经常看到,人们在用餐前做圣线仪式时,其实满心垂涎于桌上的美味佳肴?这种祈祷和圣线仪式就是做上亿万遍也没用!这同样适用于巴赞歌者:他们摇铃敲钹,上蹦下跳,扯着嗓门高呼“图克拉姆-图克拉姆”——就是做上千百年,连真正图克拉姆的影子都找不到!伊斯兰教徒的礼拜也如此:即使一个人严格遵照夏里亚特规定去做礼拜——叩首、双手捂耳等等,但若心思不在上面,不管做多少遍都毫无价值。

很多人以为如果自己严格遵守其宗教规定的夏里亚特,之后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甚至于犯罪,那么这些行为和罪过也都是可原谅的——因为他们已经遵照夏里亚特做了祈祷。但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圣人们从来不曾也不会给这种建议。夏里亚特本身并不坏——如果将之视为对神和宗教的真正义务而非为了显示而去适当遵守的话。尽管如此,就连这个(对夏里亚特的适当应用)也是前面所讲的三条道路中最为漫长的。

当今这些仅就宗教习俗、做法和原理争吵不休的所谓“哲学家”——这种人只会把他们(如果有的话)的听众和跟随者领进无知领域。一个身在黑暗中的人能洒播什么光明?一个自身对宗教真意一无所知的人能传授什么知识?这种引导就像瞎子领瞎子:引领者和跟随者都只会冲向黑暗和无知深渊。他们试图抓住影子,结果只会失去实质!

实质与影子

那么“实质”是什么,“影子”又是什么?

“实质”表示成道途径,“影子”则指哲学争论——只是用冗长、华丽、浮夸的词汇(甚至用“成道”这种词)来表达遥不可及和模糊不清的意思。“影子”还指就夏里亚特的习俗、惯例等原则的对错争吵不休,这都与建立这些习俗、惯例和原则的初衷和目的相去甚远,实则是完全背离。

停止这些对文字解释、习俗惯例、权利特权的伤脑筋争执:丢掉这一切,去听从那些已经见到、体验并证悟上帝者——也就是那些与神合一者——的建议。只有这些洞察和知晓一切究竟的人才能正确地建议和指导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