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赫巴巴的凉鞋

作者:埃瑞奇发布于 2020年1月5日

帕斯卡(Gabriel Pascal)是著名的美国电影导演。1933年,巴巴的西方门徒诺芮娜(Norina Matchebelli)王妃在巴黎约见帕斯卡,谈是否可能拍摄一部表现灵性主题的电影。巴巴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联系了很多人,甚至脚本都写好了,但电影终未拍成——不过,那是后话。 

1934年,诺芮娜安排帕斯卡来瑞士的苏伊士见巴巴。帕斯卡对巴巴甚为怀疑,到达时盛气凌人。但会见之后,却是另一番情形。在场的一位门徒说:“他进去时像头狮子,出来时像只绵羊。”帕斯卡写道:“在一瞬间,我成了他的忠实仆人。他叫我做啥,我就做啥。我不需要脚本,我要带领自己的人马到丛林里,现场拍摄,让世人知道:神是怎样与人一起生活的。” 

帕斯卡后来再次来印度看巴巴,一年后回美。巴巴送给他一双旧凉鞋,作为告别礼物。在旧金山登陆时,帕斯卡的全部财产就是这双凉鞋,加上一只破皮箱。他一生中也挣过很多钱,但花起来大手大脚,破产对于他是家常便饭。这次回美国亦如此。 

但这并不妨碍他去住旧金山最好的宾馆和最好的房间。小住之后,帕斯卡决定重返好莱坞,重挣大钱。宾馆经理是意大利人,虽然认识帕斯卡,却要他先付帐后走人。帕斯卡保证一回好莱坞,就会挣到百万美金,那时照单全付。但经理不依,非要他留下皮箱做抵押。 

帕斯卡决定留下巴巴的凉鞋做抵押:“要知道,这双凉鞋可是价值连城的。它们是印度一位大师的。我向你保证,它们会给你带来好运,够有福的你。留给你几天,价值也大大超过我欠你的那点破钱!” 

经理也觉得这桩交易还划算,于是留下了凉鞋。过了一段时间,帕斯卡的腰包又鼓了起来,他重返旧金山,以期收复凉鞋。但原来的经理却已离开。他现已成了百万富翁,辞去宾馆经理职位,成为一家大公司的股东。帕斯卡去见他,要换回凉鞋,但此人死活不依。 

“我有钱付你的账单了。连本带利还你,成不成?”“那也不行。这双凉鞋给我带来好运,我现在的一切都归功于它们。” 

最后,帕斯卡觉得没指望了,便要求起码再看一眼凉鞋。前经理同意了,从保险箱里取出巴巴的凉鞋。此时,巴巴的旧凉鞋——出自印度一个乡村鞋匠之手的牛皮便鞋,却躺在一只纯金的盘子上。 

前经理这样对待它们,仅仅是因为它们会给他带来好运,而不是因为神人曾经穿过。如果他把凉鞋供在金盘子上,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巴巴的凉鞋呢?是否应该加倍地尊崇?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也与巴巴的凉鞋有关。巴巴刚到美拉巴德时,对门徒的一项命令是:他离开时门徒要马上跟他走,不管当时正在做什么。 

一天,巴巴突然离开美拉巴德,往阿冉岗村的方向走去。韦希奴(Vishnu,巴巴的早期门徒之一)看巴巴离开,立刻跟上,打着赤脚。追上巴巴后,韦希奴发现巴巴没带写字用的石板和笔(译者按:巴巴刚开始保持沉默时,用石板作交流工具)。巴巴要韦希奴回去拿,并要他穿上自己的凉鞋。 

韦希奴犹豫了。他是谁,怎敢穿巴巴的鞋?但巴巴坚持要他穿上。他申辩说,巴巴的鞋是神圣的,他不能做这种大不敬的事儿。这时,巴巴问道:“你来这儿,是为了我,还是为了我的鞋?你把我的鞋看得比我还重。你要是觉得我的鞋比服从我的命令还重要,那你跟随我又有什么意义?” 

韦希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便穿上巴巴的鞋,回去取石板。所以说,跟主有关的一切东西,我们理应尊敬。但我们不应让对物件的尊重,插足于我们与对主的服从之间。

田心译自《曾经如斯——跟美赫巴巴一起生活的故事》That’s How It Was, Stories of Life With Meher Baba by Eruch Jessawalla, Sheriar Foundation,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