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与个体

作者:美赫巴巴发布于 2023年5月6日

神是唯一实在

神乃无限。超越好坏、对错、善恶、生死、苦乐等对立。这些二元方面不属于神。若把神看作一个独立实体,祂便成为一个关系存在术语。正如好是坏的对应,神也成为非神的对应,无限被看作有限的对应。当我们谈论无限与有限时,即在视之为二,无限已经成为二元的第二个部分。然而无限却属于不二存在秩序。若把无限视作有限的对应,严格地说它已不是无限而是成为一种有限,因为这样无限乃是作为有限的反面而在有限之外,所以是有限的。既然无限不可能是有限的第二部分,那么有限的貌似存在就一定是假象。存在的唯有无限。神不可能被归入二元领域。事实上,只有一个存在——普遍灵魂。有限或受限存在只是表面的或假想的。

有限的表面存在

你是无限的;你实际上无所不在,但却认为你是身体,从而把自己视为有限。你如果认为自己是坐着的身体,则不知自身真性。倘若你向内观,体验到自身灵魂的真性,就会认识到你乃无限,超越整个造物界。但你却认同于身体。造成这种错误认同的是通过心体媒介发挥作用的无知。常人认为自己是肉体。行者认为自己是精体。圣人认为自己是心。灵魂在这些情况中都没有直接的自知。这些并非不掺幻相的纯思维事例。灵魂作为灵魂是无限的,超越身心。然而灵魂因为无知而受心支配,成为“思想者”:有时与身认同,有时与心认同。从尚未超越摩耶领域者的受限观点看,存在着无数的个体。似乎有多少心和身,就有多少个体。事实上,只有一个普遍灵魂,但个体却以为自己有别于其他个体。终极上,同一个灵魂存在于貌似不同的个体心背后,并且通过这些个体心经历各种各样的二元体验。 “多中一”将自己体验为“多之一”。这全都是因为想象或者说妄想。

妄想的起因

妄想的产生归因于在意识进化过程中积累的业相的干预。意识的功能被业相的作用所扭曲。这些业相表现为欲望。通过多次的生命,意识一直背负着体验的后果。灵魂的认知受这些后果所制约。灵魂的思想无法冲破业相制造的樊篱,意识成为自身妄想所投射的幻相的无助俘虏。这种思想的虚妄化不但存在于那些意识有部分发展的物种,还存在于意识获得充分发展的人类。

全意识的范围

始于石头阶段的意识进化,在人类达至顶峰。进化历史即意识的逐渐发展历史。进化的果实是人类所特有的全意识。然而,即使这种全意识也像是一面布满尘埃的镜子,由于业相的作用而不能产生对灵魂性质的清晰与真正知识。意识虽得到充分发展,但却只能产生幻想建构而非真理,因为其自由运作受到业相重负的阻碍。而且意识也无法超越欲望制造的牢笼,因而范围有限。

意识的个体化

意识的活动范围由业相界定,意识的作用也由欲望决定。欲望旨在自我满足,因此整个意识都变得以自我为主和个体化。意识的个体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欲望的旋涡效应。灵魂陷入欲望罗网,无法走出欲望构成的受限个体性。灵魂想象出这些障碍并进行自我催眠;自以为有限,不同于其他个体;纠缠于个体化的存在,想象一个由众多个体及其身心组成的多元分别世界。

分别仅存在于想象

当阳光穿过棱镜时,光线因折射而分散分离。假若每一束光都有意识,它就会自感有别于其他光束;全然忘记在本源处和棱镜的另一面,它并没有分别存在。独一生命也以同样方式降入摩耶领域,呈现并不实际存在的多样性。个体之间的分别只存在于想象,不在实相。唯一普遍灵魂假想自身中有分别;从这种划分中产生了“我”和“我的”概念,以相对于“你”和“你的”。灵魂虽然实际上是不可分的绝对同一体,却因其自身想象的作用,貌似多元有别。想象非真相。即便最高境界的想象也是对真理的偏离,绝非真理。灵魂作为个体化自我所积累的经验全是想象。是灵魂的误解。从普遍灵魂的想象中产生了众多个体。此乃摩耶或无知。

客观世界

随着分别有限个体性的诞生,客观世界也同时出现。正如有限个体性的分别存在纯属想象而非事实,客观世界也没有独立和分别存在,而是独一普遍我通过其属性呈现为第二个显现角色。灵魂降临摩耶领域时,也承受了多元存在的局限。可把这种自我局限视作灵魂在意识祭坛上的自我牺牲。虽然永远都是同一个无限绝对,灵魂却在表面上降入时间、多元和进化世界,经受某种永恒的收缩。真正进化的不是灵魂本身而是意识;意识由于自身的局限而产生了受限的个体性。

三重纠葛与二元

受限个体性的历史,就是心、能量和物质(身体)三重纠葛的发展史。二元普遍存在于这些领域;灵魂虽在本质上超越了二元,但却深陷其中。二元意味着通过张力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对立存在。好坏、善恶都是这种对立事例。陷入二元的无知灵魂落入好坏二元的魔掌。好坏二元出自无知;灵魂一旦与之纠缠,便受其控制。在同物质(身体)、能量和心三重纠葛的进化期间,无知的灵魂不断处于欲望的控制之下:想要浊界的好与坏;想要精界的好与坏;想要心界的好和坏。由于好坏的划分,欲望本身也变成好的与坏的。因此,欲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对立两面的持久张力制约。这导致从一种到另一种状态的无休止摇摆,而无法达到无限状态:而这种无限状态只有在生命的不变、永恒方面才能找到。无限只有在二元领域之外才能寻找——这只有在意识冲破业相障碍从而摆脱有限个体性的时候才成为可能。

意识与无意识

我们已经看到,潜在的意识领域受到业相的限制。这种限制把人的精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意识范围之内,另一部分在意识范围之外。整个无意识部分相当于物质背后的力量——这被正统宗教称作上帝。只有通过把无意识带入到意识,才能充分认识此类概念所象征的终极存在。意识的延展包括意识到那个之前属于无意识的部分。意识对无意识的逐步征服止于范围无限且作用无碍的圆满意识。在这个最高的意识状态同常人的(完全但却)有限的意识之间,大约有四十九种不同程度的觉照意识。它们标志着逐渐觉悟的重要阶段。

灵性进步

常人的被遮蔽意识同至师的完全觉照意识之间的鸿沟是由业相造成的。业相是自我主义的根源。可以通过完善人格、信爱和无私服务来消除业相。但在这方面的最佳效果是通过至师的帮助获得的。灵性进步不是发展更多意识(因为意识在人类阶段已经得到充分发展)而是从业相枷锁中解放意识。虽然本质上,意识在所有不同存在状态都是同样的,但除非它能够映射对无限的知识而没有丝毫的无知阴影,并且覆盖整个造物界的范围,觉照不同存在领域;否则意识就不能说是尽善尽美的。

深睡眠

你每次入睡,都无意识地同无限的存在结合。这种结合涉及到无意识蔓延于意识之上,从而弥合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鸿沟。但你由于意识不到这种结合而无法从中获益。这就是为什么你从深眠中醒来,又意识到那个跟睡前完全一样的平凡个体;又开始重复跟睡前完全相同的行动和体验。倘若你同至高存在的结合是有意识的,那么你就会在完全崭新和无限丰富的生命中觉醒。

同实在自觉结合

至师有意识地同无限存在结合。对他来说,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鸿沟已经弥合——不是通过无意识延展于意识(如人在酣睡状态的体验),而是通过意识延展于无意识。意识的交替变化仅仅适用于受限的个体。对至师而言,意识对无意识的征服是终极而永久的;因此,他的大知状态持续不断,永恒不变,毫不减退。从中可以看出,至师已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即使身体在休息,他也不会体验意识的间断。

完美状态

在完美状态,全意识因觉悟障碍的彻底消失而达到尽善尽美。意识对无意识的征服是彻底的,人持续处于全然的觉照光明之中,或者说他已与觉照合一,成为觉照本身。但只要一个人仍在二元支配之下,把多元体验看作真实而终极,那么他就尚未走出无知领域。一个人在终极认识状态,认识到独一无二的无限乃唯一存在。无限遍及并包含一切存在,不留任何的竞争对手。有了这种证悟,即是获得最高意识状态。在该状态,作为进化成果的全意识被保留下来,但是业相和欲望的局限却被彻底超越;作为无知产物的有限个体性被转化为不受限的神圣个体性。普遍灵魂的无限意识在这个焦点上被个体化,却不制造任何形式的幻相。人摆脱了所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成为(表现神性的)至高普遍意志自发流溢的媒介。个体性因无知的消失而成为无限;由于不受摩耶的分别性影响并摆脱了摩耶二元的纠缠,他享受着(有着无对象觉知、纯然存在和无遮喜乐的)解脱状态。这样的人不再有任何困扰迷惑常人的错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死了。作为分别感根源的自我已被永远歼灭。但在另一种意义上,他却以不可战胜的爱和永恒不灭的喜悦永远地活着。他拥有无限的能力和智慧。对于他来说,整个宇宙都是他完善人类的灵性工作场地。